《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亮劍》是抗戰題材電視劇中的經典之作,其中對多次戰鬥的刻畫大都有歷史原型。不過因為藝術化創作的緣故,有些戰例與原型戰例相比,還是有些不同的。
在電視劇中的諸多戰鬥中,獨立團進攻平安縣城一戰是劇情的高潮部分。
實際上,電視劇中將打縣城過度昇華了,因為在抗戰中八路軍攻擊縣城的戰例並不少,而且也到不了攻擊一個縣城就能攪動整個晉西北戰場的地步。當然了,在實際作戰中八路軍的團長們也不會像電視劇中李雲龍那樣去組織戰鬥。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至於具體作戰過程中的一些戰鬥被人討論的就更多了,比如獨立團6連阻擊日軍增援聯隊的戰例。
大家的爭議點在於八路軍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到底能不能扛住其8個小時。以往很多人就這個戰例進行過分析,筆者最近在重看《亮劍》,也就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裏首先涉及一個實力數的對比,我們首先要知道八路軍一個連和日軍一個聯隊的基本兵力及武器配置的情況。
一般來説,八路軍滿編步兵連的總兵力是100餘人,因為抗戰極其殘酷,因此在實際作戰中只有數十人的連隊是非常常見的。就武器裝備而言,八路軍步兵連不會裝備重機槍,主力連的標準是3挺輕機槍,其餘為步槍,還有一部分戰士會使用冷兵器。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彈藥方面,步槍通常有10多發子彈,輕機槍可能有500發左右,每名戰士有2到4個手榴彈。參加特殊任務的話會有彈藥加強,但步槍彈不會超過每人30發,輕機槍彈不會超過每挺1000發。
以《亮劍》電視劇中獨立團圍攻平安縣城的時間段來説,日軍的聯隊已經不是戰爭剛開始時那種滿編3800餘人的狀態了。當時的日軍師團改用了三步兵聯隊的編制,在華北地區這種編制的聯隊共計有兵力3100人左右。
其主要的武器有3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4門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6門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24挺九二式重機槍、72挺十一年式輕機槍。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在彈藥方面,日軍的供給雖然遠比不上美蘇等國,但是在中國戰場基本上基本還是夠用的。因為中國軍隊的火力貧弱,往往只有日軍的幾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日軍有足夠的火力優勢。再加上日軍在訓練上的優勢,使得其往往能夠抗擊數倍以上的中國軍隊。
在實戰中,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可在正規戰中擊敗國軍普通的步兵軍,其一個步兵大隊即可與中國軍隊的步兵師相抗衡。在日軍的掃蕩作戰中,以步兵大隊附屬偽軍為一路是常見的編成狀態。
如果按照八路軍一個連和日軍標準的步兵聯隊實力而論,在正常情況下是難以阻住日軍步兵聯隊猛攻八小時的。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亮劍》中的情況又有些特殊。因為按照劇情,獨立團這支部隊的實力數已經很難用正常編制來衡量了,這是一支超編比較嚴重的部隊。
就真實的抗戰歷史講,八路軍三個師雖然都是“超級師”,但是以步兵團而言,編制規模是控制非常嚴格的。在這方面,《亮劍》的劇情安排與真實的歷史之間出入是很大的,因為到了抗戰中期,即便通信再困難,獨立團一級及其上級也不可能對下屬部隊的實力數毫無瞭解。
從真實歷史看,八路軍主力團有嚴格的編制表,兵力或者是從地方部隊中升格而來,或者是由上級劃撥的新兵,團隊不用自己招兵買馬;而軍區、軍分區下屬的二線或地方部隊自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多餘的部隊和武器會用來擴編新的部隊,不會放任一個團發展到7000餘人之眾的情況(事實上這種情況僅在全面抗戰初期存在過)。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但如果我們就事論事討論劇情的話,既然李雲龍的獨立團能擴張到7000人之眾,那麼擔負阻擊任務的6連,其實際規模就不能用普通的一個連來衡量了,其實力數至少也是加強連級的。
為什麼這麼説?因為這個連有重機槍。
抗戰中,國軍有美援、蘇援,還有自己兵工廠製造的重機槍(抗戰期間自造重機槍約20000挺),因此其營級就有一個重機槍連,少則裝備4挺重機槍,多則裝備6挺重機槍。
而國府幾乎不給八路軍發武器,八路軍擴編後重機槍往往是團級直接掌握,而劇情中獨立團6連用上了重機槍,而且連長自己也會操作重機槍。
在實際抗戰中,步兵連的重機槍往往是加強的。而考慮到《亮劍》中獨立團的規模設定本就是刻意誇大的,因此就劇情設定來説,這裏的重機槍可視為是該連自己建制之內的。而在電視劇中,除了6連之外,阻擊陣地另一側還有縣大隊、區小隊等地方武裝配合作戰,實際的兵力相當於一個簡編營。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而就日軍聯隊來説,其滿編兵力為3100餘人。但是在華北戰場,其聯隊級兵力卻不可能一次出動這麼多。
華北戰場,日軍處於日日夜夜的消耗中,幾乎沒有滿編的作戰單位;而且日軍大都有一定的防衞任務,執行掃蕩或救援任務通常只出動聯隊編制內的機動部隊,或最大程度抽調守備部隊與機動部隊合編。
所以掛着聯隊番號的日軍通常最大出兵人數是2000餘人,掛着步兵大隊番號的日軍出兵人數一般在500到600人左右。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如此而論的話,《亮劍》中那場阻擊戰其實就變成了八路軍一個簡編營和日軍架子聯隊之間的對決,而不是表面上看的一個連對決滿編聯隊。
從劇情來看,八路軍阻擊陣地由6連主陣地與地方武裝輔助陣地組成,兩個陣地互為犄角,實際可遲滯日軍的進攻速度。
而從日軍的情況來看,首先進入戰區的是乘坐汽車的快速部隊。當時日軍的機械化程度低,不可能整個增援聯隊都乘坐汽車,因此最初與八路軍阻擊部隊交戰的僅是日軍一部。而在這種緊急增援任務中,日軍的重武器還往往帶不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八路軍6連及地方武裝以幾乎全部犧牲的代價,阻住日軍的增援聯隊八個小時,還是有可能的。
那麼拋開《亮劍》中的特殊劇情背景,八路軍正常的一個連能不能阻擊日軍一個聯隊八小時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戰場常識:進攻方有3倍的兵力優勢就會進攻。日軍有武器及訓練上的加成,即便是1比1的兵力對比也會進攻。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因此,實際上日軍遭遇八路軍一個連阻擊的話,通常以中隊為單位輪番進攻,以步兵大隊級兵力為進攻上限。如果真是聯隊級兵力進攻的話,客觀地説,當時八路軍的一個連通常是擋不住日軍的。
1938年4月,八路軍129師主力與日軍在長樂村激戰,其中772團第10連堅守在戴家
陣地,抗擊日軍野戰部隊1000餘人,4個小時後全連犧牲,陣地失守。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阻擊作戰,八路軍和日軍都是野戰主力部隊,日軍為了救援長樂村的輜重,拼盡了全力;八路軍為了不讓日軍得逞,第10連也是全力阻擊,結果就是攔住了對方4個小時。
一個八路軍的主力連,在野戰條件下阻擊日軍加強大隊級的兵力,基本上就是這個結果了。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戰例是1938年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衞立煌在大寧遇險,日軍1000餘人急追衞立煌的司令部,而衞立煌身邊無可用的警衞部隊,故而向附近的八路軍115師部隊求援。
115師686團團長楊勇命團特務連阻擊日軍,衞立煌得知只有一個連阻擊日軍時連連嘆息,這個連完了。沒想到的是特務連不僅成功阻擊,還繳獲了一些戰利品。衞立煌為答謝救命之恩,特意送給了八路軍急需的10萬發子彈。
這次阻擊之所以得手有幾項加成。
首先686團是紅軍老底子組成的,而該團的特務連又是老紅軍中的老紅軍,主力中的主力,此時已基本換裝繳獲的日式武器,與進攻的日軍沒有武器差距;其次特務連的阻擊陣地是在一處懸崖,日軍縱有兵力優勢卻難以衝擊,而特務連兵精槍好,日軍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這樣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創造了八路軍一個連阻擊10倍以上日軍的成功戰例,而且自身的損失還非常小。
但我們要明白,絕大多數八路軍的連隊不可能都是老紅軍,而且也不可能都是日式武器,阻擊陣地也不可能正好就有懸崖。
因此以標準實力而論的話,八路軍一個連是難以阻擊日軍聯隊八小時的,甚至阻擊日軍的步兵大隊八小時都是很困難的。這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是雙方武器、訓練差距過大的真實寫照。
所以我們説,抗戰是十分艱難的,是無數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才使我們堅持到了最後。這種艱難和犧牲是電視劇中很難拍出來的,希望今天的我們要永遠銘記那段歷史和為國家與民族獻身的英雄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1 字。

轉載請註明: 《亮劍》裏一個連阻擊日軍聯隊8小時,在抗戰中有可能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