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外談|讓中小學課後服務“動”起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王學鈞

“雙減”政策頒行以來,各地紛紛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5+2”模式,學校每週5天開展課後服務,每天不少於兩小時。對廣大中小學校而言,能否以及怎樣真正搞好課後服務,已成為一個亟待解答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管健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答題”思路。他在向大會提交的《關於切實提高中小學課後體育教學服務能力的建議》中指出,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體育師資、運動場地、課程開展、賽事活動組織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導致多數中小學校自身尚未做好課後體育教學服務的充足準備。中小學校應充分把握好“雙減”政策機遇,從傷害防控、組織方式、服務模式、獎勵機制以及設施建設等方面採取措施,切實提高課後體育教學服務能力。只有具備了應有的課後體育教學服務能力,學校與學生才能把課後服務時間更多地留給體育運動。而把課後服務時間更多地留給體育運動,堪稱搞好課後服務的不二之選。

體育運動的好處自不待言。中小學生正處於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參加體育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釋放壓力、錘鍊品格。在這方面,我國大多數中小學生的狀況一直很不理想。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們實際用於體育運動的時間太少了。主要原因在於,課業負擔太重,學生們無力或不願拿出較多時間去運動。別説不少家長對體育運動不夠重視,就算真的重視起來了,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也不一定就能聽家長的話,按照他們的要求“動”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就該“上場”了。對學生而言,學校是一種更具權威性與説服力的力量。如果學校能積極作為,在提高體育教學服務能力的同時,把課後服務時間更多地用於引導、督促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學生們投入體育運動的時間真的就會一下子多出不少。相比於用課後服務時間補課、寫作業之類的做法,這無疑是一種更契合“雙減”初衷的減負。

把課後服務時間更多地留給體育運動,也是償還校園體育“歷史欠賬”的最好方法。以校園體育活動時間為例。早在2012年10月,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體育總局就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地要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隨後,有關部門又陸續印發了不少文件,反覆重申了這一點。但是,直到現在,每天運動一小時在在不少中小學校園裏還都是一種奢望。其實,只要用好了課後服務時間,每天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小目標”很容易就能達成。

從這個角度看,有關部門及各中小學校尤應對管健民委員的建議給予高度重視。別再猶豫了,認真提高一下體育教學服務能力,讓學生們在課後服務中“動”起來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2 字。

轉載請註明: 會外談|讓中小學課後服務“動”起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