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這個讓很多家長都為之頭疼的問題,似乎一直以來都沒有標準解答。
著名科普作家萬維鋼在《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卻給出了一個很新穎的觀點,讓我深受啓發。
在萬維鋼這本專門顛覆常識、肅清世界觀的科普著作中,他研究前沿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關於孩子教育的最新實驗成果後,提出:提高孩子成績最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誇獎他聰明。
根據斯坦福大學教授們所做的實驗,誇獎孩子聰明對孩子成績增加有負面作用,這跟大多數人平時以“xxx,你真聰明”來鼓勵孩子,讓其表現得更好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那我們該如何誇獎孩子,才會對孩子的成績增加有積極作用呢?
01 一個23位心理學家組織的心理實驗:規模最大,要求最嚴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説肯定都很陌生,但在教育和心理學界,她卻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卡羅爾和23名心理學界的大牛,開展過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嚴格的實驗。教授團裏面,還包括以“堅毅力”研究而聞名的安傑拉.達克沃斯。
教授們從美國的65所高中裏挑出12542名九年級的學生,把他們隨機分成了兩個小組。
第一個組是實驗組。教授們在學年初給他們觀看了一個25分鐘的視頻,二十天後又看一遍該視頻。
視頻告訴實驗者,人的發展潛力是不可預估的,人腦的智能也有很多待開發的潛力,只要你願意學習就可以變得聰明。
第二個組是控制組。觀看視頻的頻次和時長都一樣,但是內容卻只介紹人的大腦知識,講一些簡單的腦科學概念,沒有明確的説“只要你願意改變,就能讓大腦的智能提高”。
這兩個對比實驗是在非常嚴格的條件下展開的,就像醫學界測試新藥的“隨機大樣本雙盲測試”實驗一樣。
人員隨機,數量巨大,兩個對照組之間並無交際,實驗參與者(包括學生、老師、數據分析人員)都不知道實驗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個組,有哪些人。
實驗結果是,學期結束後,實驗組學生的成績績點比控制組高了1%,雖然這個效應很微弱,但是放在一萬多人的大樣本來説,僅僅是看短視頻就能有這樣的效果,已經是非常神奇的事了,要知道一個班的平均分能提高2、3分,班主任都會欣喜若狂的。
想想如果這1%的效應放在中國的高考中來看,就是相當於一個原本能人均考600分的班,看過兩段視頻後人均考了606分,這不知道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碾壓多少人。
這個實驗對差生的影響則更為明顯。
差生們的績點平均提高了0.08,期末考試成績得到D、F的概率也下降了3%,而且在期末所做的調查問卷中,實驗組中選擇更有挑戰性的課程的人數也增加了不少。
這個實驗總的來説數據變化不明顯,對現實中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啓發,但這個實驗的影響不僅於此,它還有更有意義的一面:證實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個人成長的積極作用。
02 成長型思維模式:跨越智商、天賦,積極影響個人表現
這次實驗的主發起人卡羅爾,曾因為提出“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而聞名於世。
她還曾出版過《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目前中文版有3個版本,每個版本都非常暢銷。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學習不在於天賦、智商,而在於努力和勤奮,只要努力用功,什麼都能學會。
固定型思維模式則恰恰相反,它特別強調天賦的作用,否認後天努力的意義,認為有些東西是天生的。頗有些“人生就是命,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的味道。
而卡羅爾和安傑拉主導的這次大規模實驗則證明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顯著的積極作用。
讀完《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後,我總結出它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它能讓人更有動力為美好未來奮鬥。
一個人當被告知自己的出生、智商都不是問題,只要你願意為未來努力奮鬥,你就有機會改變命運時,他會激發出更多的改變的動力。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以後過得好,這無論是從人性本自私的角度,還是自小接受大環境教育來看,這都是順理成章的。
前面的實驗中提到的,在觀看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視頻後,願意接受更有挑戰性的課程的人顯著提高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很多歐美國家的教育系統,在孩子尚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根據孩子的考試成績強行將孩子分流。
比如波蘭,教育當局會根據你的成績,認定你不可能成為一個學術型人才,就會讓你去讀技校、專科,為社會培養將來的“工人”,而如果你被判定是“學習的料”,則可以進一步深造,繼續進修上大學讀本科。
當小孩被判定為“不是學習的料”時,其實就相當於給他釋放了一個信號:你們不用努力了,因為天賦和能力就這樣,安心去學技術以後做工人。
這無疑就是給學生強行注入“固定型思維模式”,結果也證明,這樣的學生成績大幅度下降,不再願意為美好未來而奮鬥。
2、它能讓人有更好的心態面對困難。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面對困難時他們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面卡羅爾組織的實驗就説明了這個結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也曾做過類似的實驗:
他們把剛入學的新生分成兩組,對一組的人説“你們能進入普林斯頓已經很厲害了,我們還想看看你到底有多優秀,這些題比較難,看你能完成多少。”
對另一組的人則説“考試是為了説明,你們到底有沒有資格上普林斯頓大學。”
結果,第一組的學生答對了考試中90%以上的題,而第二組只有70%。
你看,考試前僅僅是一個心態的變化,就會對行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結果上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事實證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表現得更加積極進取,把困難視作是一個學習未知、挑戰自己的機會,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會把困難視作一場測試自己行或者不行的考試。
心態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結果,結果又會影響心態。
一旦進入死循環,表現自然會越來越差,想要行為表現得亮眼也就成為泡影。
03 誇獎是提高孩子的成績最簡單的方法,但很多家長做錯了
話題回到如何才能提高孩子成績上來。
前面的實驗和結論告訴我們,要想孩子成績好,給他灌輸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最根本的方式。
你只有點燃孩子的自驅力,讓他意識到自我的努力比天賦、智商更重要,只要他勤奮就能表現得越來越好。如此一來,成績提高就會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那如何灌輸成長型思維方式呢?
萬維鋼給出了一個特別簡單,但是肯定有效的方式:隨時表揚孩子。
要注意的是,隨時表揚不是隨意表揚,你表揚孩子的方式一定要深思熟慮,內含“成長型思維”的種子,而不是無腦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優秀…….
假如孩子做對了一道題。
家長表揚孩子時,如果説“你真聰明”,他就很可能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中,以後每遇到難題,就會潛意識把它當成證明自己智商高低的測試題,因此他會抗拒有挑戰的任務,傾向於待在舒適區。
正確的表揚方法是,你應該強調努力的作用:
“不錯啊,這次做的很好,看來你付出了很多精力!下次繼續這樣做,只要你勤奮點,沒有什麼困難能考倒你。”
同樣,孩子遇到難題解不出來時,家長鼓勵孩子時,也不要説“你那麼聰明,一定難不倒你”這樣的話;而是應該説“再多想想,辦法總比困難多!也不要怕犯錯,每一次犯錯都是學習的機會!多琢磨,你一定能搞定它!”
卡羅爾的實驗也證明,用這樣的方法來表揚、鼓勵孩子,才能在他心中種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種子。
他會越來越相信努力、勤奮的意義,再遇到困難時,也會表現得更加積極,不畏懼挑戰難的任務。長大後,也會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出色,事業也會更加成功。
04 顛覆世界觀的智慧合集
表揚孩子是件小且重要的事,但是能做到,又能做得對的人卻是少數。
事實證明,有些事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麼簡單,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觀、習慣都可能存在某種缺陷。
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掉進這樣的認知誤區裏呢?答案是在前沿的科學研究中找答案。
人生最遺憾的事就是,很多事要經歷過才明白,而等你明白後卻已經來不及。來不及重新表揚孩子,來不及重新認知教育,來不及彌補自己的短見。
而前沿的科學研究,卻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教授們用大量的實驗,來幫助你測試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什麼樣的認知是有缺陷的,大大降低你的實踐成本。
但前沿學術論文太枯燥怎麼辦?而且大多是英文也看不懂。
科普作家萬維鋼解決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名全職科普作家,他對前沿的心理學、物理學、認知神經學、腦科學等領域一直高度關注。
他的《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就是專門解讀前沿科學研究,並結合現實中的痛點問題,聚焦於顛覆傳統的世界觀,打破認知盲區。
“刻意練習”這個詞,你一定聽説過。這個網絡熱詞,就是萬維鋼第一個從國外的學術研究文獻中總結提煉後,翻譯到中國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提高孩子成績最簡單的方法”的觀點以外,《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還有許多顛覆性的觀點。
比如:為什麼世界上的領導大多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答案不是我們常以為的,女性不擅長理工科、女性天賦更次一些,真相一定會讓你大跌眼鏡。
再比如:為什麼意志力是練習不出來的?
我們常以為意志力就像塊肌肉,你越是使用它越是發達,因此自律的人會越來越自律。
但如果真這麼簡單,為何很多人的意志力依然不堪一擊?既然是假的,那真正能夠讓你具有意志力的方法到底是什麼?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為什麼一萬小時理論是假的?”“中國足球為什麼不是制度的問題?”等等。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3遍,但每讀一遍都依然會有新收穫。這樣一本能幫助讀者斧正世界觀,而且能夠常讀常新的好書,強烈建議你收藏一本在家中,一定能讓你開卷有益。
書很好,卻不貴,比出去吃頓燒烤都便宜。其實哪怕抵得上10頓燒烤,它也值得購買。
畢竟,永遠不要説教育太昂貴,不信,你試試無知的代價。
越是牛的人越喜歡看書。
股神巴菲特是書蟲,美團王興是書呆子,查理芒格則更是行走的書架。
不是牛人們故意賣弄,而是讀書確實是最高性價比的獲得知識和經驗的方式。幾十塊錢就可以把教授們對世界的研究、學者們的智慧收下,還有什麼可糾結的呢?
如果你將來也想成為一個比現在有出息的人,讓我們一起從閲讀《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