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劇時,我們都會對裏面的“公主”、“郡主”、“格格”們的身份很難分清。那麼,公主、郡主、格格到底誰是正牌的皇家女?誰只是皇帝親戚的女兒呢?
公主一般是皇家女兒的特稱,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封號。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宗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
其名稱含義為“公為之主婚”,簡稱“公主”。不過,在當時不僅是周天子的女兒可以稱為“公主”,當時其他諸侯的女兒也叫“公主”。“公主”又可以叫“君主”。
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為公,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自己不主持婚禮,而叫同姓的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為是諸侯主婚,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
在中國,最早周朝是稱周天子的女兒為王姬,公主這名稱則是從春秋戰國時開始的。漢朝開始,諸侯王的女兒就降格稱翁主,只有皇帝的女兒可稱為公主了。
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可見,當時已經對皇帝和諸侯的女兒出現了等級稱呼。
此外,從漢代開始,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稱為大長公主。如漢武帝時,稱景帝的姊姊為館陶大長公主,稱武帝的姊姊為平陽長公主等等。
除了公主,有時候還有一種皇族女兒稱之為郡主,郡主實際上是在東漢之後才有的,郡主即郡公主的意思。郡公主和縣公主都是公主的等級,此外諸侯王的女兒還有鄉公主、亭公主。
兩漢到西晉時期,郡主、縣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兒,晉朝的公主則是“郡公主”,因為公主封號之前是郡名,如晉武帝的女兒為平陽公主。
但到隋唐時代情況就不同了。隋唐時代,太子和諸親王的女兒也可以封郡封縣,稱為郡主和縣主。太子的女兒一般封郡,稱為郡主,親王的女兒封縣,稱為縣主。
明清兩代,稱呼用法情況又有所不同,這一時期,皇帝的女兒稱公主親王的女兒統稱為郡主,郡主的女兒才稱為縣主。
晉朝以後,郡主成為獨立的稱呼,郡公主不得再簡稱為郡主。在漢語文化圈內,一些鄰近中國的國家,因受中國影響也有郡主封號。
總之,郡主是中國古代對女性的封號,當時的皇室宗族女子被封所用的專用稱謂,並以郡為封邑,因此稱郡公主或簡稱郡主。
誰説皇帝的女兒才是格格?格格,為滿語之譯音,意為“小姐”,為清代皇族女兒的稱呼。後金時,後金皇帝和貝勒滿清貴族的稱號的女兒都曾稱“格格”。
但到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以後,就在崇德元年公元年仿明設制,把皇帝的女兒不在稱作“格格”了,就開始稱“公主”了。至於“格格”,則為其他皇族女兒的稱號。
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在滿語中原來是對女性的一般對稱。而在漢語中出現時則大多:一是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二是皇帝和親王妾室的稱謂。
格格是滿語裏主要指皇親貴族裏地位高貴的滿人女子。大清建國前滿清貴族女子皆稱格格。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被稱為“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清代公主的婚姻中,還有一種身份特殊的“格格”。公主嫁出皇宮之前,要挑選一名精明的宮女,隨同嫁妝一道送到駙馬家中,當夜同牀試婚,稱為“試婚格格”。
翌日,這位試婚格格立即遣人將昨夜的體驗,即駙馬有無生理缺陷,有無陽疾等隱疾,將在牀上的一切詳細情況回報宮中。
公主完婚後,這位試婚格格便成為駙馬的側室,或繼續留在公主身邊當傭人。不過,清朝的這種試婚之儀,只限於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貴族是不能有試婚之舉的。
總之,不論是公主、郡主,都是皇家或者皇戚家女兒的稱呼,不知道你整明白嗎?再看古裝劇時候,不至於分不清人物,各位看官,你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