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的那些事兒!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亦叫“東清鐵路”、“東省鐵路”。日俄戰爭結束後稱中東鐵路,就是中國東省部鐵路之意。
中東鐵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而建。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於1897年8月開始施工,到1903年7月通車運營。遠東地區豐富的物產得以源源不斷運往歐洲,比起海運來時效成本都大大降低。
中東鐵路的運營,使大量資本湧入,刺激歐亞商貿迅速發展,鐵路沿線的滿洲里、富拉爾基、扎蘭屯等一批大小城鎮興起,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多僑民,以及19個國家的領事館,聚集、設立於東省鐵路公司管理中心、鐵路樞紐的哈爾濱。
1905年9月,在日俄戰爭戰敗的俄國通過《朴茨茅斯和約》,把旅大的租借權及東清鐵路長春至旅順段的所有權和管理權轉給日本,並稱為南滿鐵路。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成立,表示放棄歷屆俄國政府與中國政府訂立的所有條約,於是中國開始逐步收回對東清鐵路附屬地的管轄權。
到了1920年,東清鐵路更名為中國東方鐵路,簡稱中東鐵路或中東路。長春以北段即北滿鐵路由中蘇共同經營。1924年,中蘇簽訂協定規定,中東鐵路為中蘇合辦、純系商業性質的鐵路,並允諾中國可以用中國資本贖回鐵路以及附屬的一切財產。
但是事實上,蘇俄並未履行簽訂的協定,對應歸還中方的非鐵路本身之營業,如電報、電話、礦山、學校等並未交給中方。鐵路管理局仍由蘇俄單方控制,中方職員佔不到15%,行文多為俄文,一切財政結算都使用盧布。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國民政府封閉在其統治區內的蘇聯領事館,走上了親英美的道路,蘇聯只好撤回廣州、上海、武漢等地的領事館人員,僅存駐東北的各領事館。
蘇聯為了報復國民政府,公然違反條約,於1925年1月20日同日本簽署了《蘇日協定》,依舊承認《朴茨茅斯和約》有效。這引起了中國政府的不滿,而當時南京國民政府“革命外交”氛圍濃厚,試圖訂立新約與武力收回主權。蔣介石與蘇聯人的談判並不順利,而且搞得很僵,到了必有一戰的程度。蔣介石授意張學良發動了中東鐵路事件,結果慘敗,還賠上了黑瞎子島。
1929年12月,中蘇達成伯力協定,恢復了蘇聯在中東鐵路管理中的原有權益,維持中蘇兩國共管的狀態。但是蘇聯費勁巴力拿回來的中東鐵路特權,僅僅過了兩三年之後,便再次賣給了日本。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獨佔東北地區。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日本野心逐步膨脹,企圖獨霸中東鐵路。其實,日俄在遠東尤其是東北地區的爭奪由來已久。早在1904年就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在美國斡旋下,雙方簽訂《朴茨茅斯合約》。合約涉及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的特權,俄國把在東北的所有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庫頁島南部和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等問題。
日俄一戰讓日本嚐到了甜頭,而當時的俄國十月革命雖然成功,但處境十分艱難,因為西方14個國家糾集起來的20萬干涉軍和國內效忠沙皇40萬白軍,想把新生的蘇維埃扼殺在搖籃裏。日本想借機一口吞掉遠東地區,因此以干涉軍為名出兵七萬多人登陸海參崴。到了1918年11月,日軍掌握了從貝加爾湖到滿洲里的大片地域,大量資源和黃金通過鐵路轉海路不斷運回日本,撈得盆滿缽滿。
正在內戰的蘇俄,為了防止多線作戰的局面,俄共成立遠東共和國,並於1920年7月5日,與日本簽署協議,日軍撤出外貝加爾。同時以遠東共和國為依託在遠東發展壯大蘇維埃力量,打擊日本侵略軍。1919年11月17日,蘇聯紅軍解放克里米亞半島。14.5萬白軍及其家屬在協約國的幫助下乘船集體逃往土耳其。至此,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基本結束,蘇聯終於得以騰出手來對付日本。
1920年6月,美英與其它盟友見勢不妙,相繼撤走了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干涉軍。可是貪婪的日軍不願意吐出已到嘴裏的肥肉,一直在堅持。1922年10月25日,堅持不住的日軍撤離海參崴從海上回國。這時日軍完全撤離蘇遠東大陸,結束了對蘇聯大陸本土的軍事行動。1925年2月日蘇恢復外交關係後,日軍才於5月正式撤出庫頁島。至此,日本軍國主義對蘇十月革命的武裝干涉徹底失敗。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的不斷挑釁,讓蘇聯憂心忡忡。當時蘇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並不理想。同時中東鐵路處於日軍的包圍之中,加上“偽滿洲國”一直在蓄意製造麻煩,蘇聯感到中東鐵路經營再難維持。同時歐洲爆發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迅猛發展,歐美又想禍水東引,為了避免與日本和法西斯同時發生戰爭,1933年5月2日,蘇聯正式提出願把中東路賣給日本或偽滿洲國。
日本當即回應:“滿洲國”作為買家最為合適,日本願意從中調節斡旋。自1933年6月起,在沒有中國代表的參與下,通過近兩年的談判,以日本國金幣1億4千萬元把中東路一切權利轉讓給“滿洲國”。
中國政府在1935年3月24日協議簽署當天,便拒絕承認該條約。但是日本已事實上佔領了東北,中國政府已無法染指中東鐵路,而且當時國聯明顯偏袒日本。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就把東北問題訴諸國聯。然而國聯根本不顧中國的正當要求,還維護支持日本。美國大力扶助日本。從1932年6月至1937年6月這五年,在日本對外軍事貿易中,美國佔了45%。
更為可氣的是,國聯公然承認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的有關權益,支持建立“滿洲自治政府”,並在中國東北設立非軍事地區,等等。這是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的行為,但國民政府又不得不接受,因為是中國自己提議將東北問題交給國聯的,那只有任憑國聯處置了。説到底還是中國實力不及日本,所以只得吃下這些啞巴虧。
回顧中東鐵路的歷史,中國無論是清政府、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旁觀者、任人撕打的捱揍者,眼看着日俄(蘇)在中國土地上肆無忌憚的爭鬥,卻毫無辦法。鐵的事實告誡我們,弱國無外交,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國家,才能在國際社中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