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整個教育系統形成一致的教育評價理念、追求,各個學段共同踐行素養取向的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改革才能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提升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評價素養
作者:葉麗新(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研究員)
教育評價深刻影響教育發展方向。日前出台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強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建設。教師,一方面將是《總體方案》所提的“改革教師評價”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總體方案》賦予較高期待的實踐者。就基礎教育領域而言,在深化課程改革與推進評價改革的雙重需求下,教師評價素養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滄州市實驗小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後作業。新華社發
專業性是教師評價素養髮展的關鍵點
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評價行為一直存在。當下和未來,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評價的專業性。
第一,教師要能自覺且專業地作出評價規劃。教師持續的形成性評價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具備較高評價素養的表現之一是能夠階段性地統籌規劃“持續的形成性評價”,並由此儘量做到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合規則地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和工具。哪怕是一次課餘的聊天,也具有獲得評價信息的效果。有效規劃,可以加強評價的針對性,促進不同評價方式之間的互補,過濾掉一些不必要的評價行為,提高評價成效。
第二,教師要能專業地選用、改編及開發評價工具。對於各種來源的外部評價工具,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水平作出篩選,敏於發現其中的不妥之處並酌情改編。日常評價工具不能囿於模仿高利害考試的模樣,而要追問想評價的是什麼、怎樣的方式更有助於充分檢測到學生在特定方面的具體表現。
第三,教師要能專業地給出評價反饋。無論是課堂上的即興反饋,還是紙筆測試後的分析反饋,都應有助於學生真正發現和明白自己真實、具體的學習情況。
推動教師評價素養持續發展
在教師專業標準中專設評價素養標準,意味着評價素養是教師上崗時就應該具備的素養。這也意味着,教師職前培養體系應該為準教師養成評價意識、學習評價知識、發展評價能力等提供機會。目前,國內師範院校本科課程中開始觸及相關內容,學科教育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已有專門的學科教育測量與評價課程,不過,課程內容還有較大的建設空間。主要問題在於,教育與心理的測量學知識與學科測評現實融合度不夠,課程內容的體系性也有待加強。因此,高校亟須整合各種專業力量和實踐力量或培養專門的學科測評研究與教學力量,為基礎教育準教師提供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課程。
在教學一線,目前已能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評價知識、提升評價實踐能力的自覺需求。當前和未來,學校和各級相關部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滿足教師可貴的學習需求。傳統的課程培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有成效的方式可能是以具體的評價項目為抓手,促成中小學教師、考試評價機構專業人員、高校和其他科研機構研究者等之間的聯合性實踐研究。
從更廣的範圍看,曾經的學生成為今天的教師,今天的學生可能成為未來的教師。學生時代的被評價體驗,會影響教師如何評價他們所面對的學生。只有整個教育系統形成一致的教育評價理念、追求,各個學段共同踐行素養取向的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改革才能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重視教師評價素養,不是給教師加壓,而是要為教師搭建學習和發展的平台,幫助教師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評價並提升評價素養,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理順教學與評價之間的關係,優化日常評價成效,改善學校中的評價氛圍,帶動全社會更加理性、科學地認識學校教育教學評價。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7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