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食慾不振、暴躁易怒、生理不適……復課沒幾天,我們發現孩子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
以上,都是孩子尚未完全脱離假期、不適應新學期的表現。
從家庭回到學校,從線上學習轉到課堂學習,孩子需要2-3周的適應期。
這段時間老師、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將決定孩子整個學期的表現。
一旦孩子出現以下這5種表現,家長一定要警惕,儘快幫助孩子擺脱“假期綜合症”的影響。
1、身體素質變差
在家宅了將近一個季度,孩子的身體素質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因為長期缺乏運動和鍛鍊,有的孩子胖了十幾斤,有的孩子身體明顯變差。
前段時間,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可能察覺不到孩子的身體變化。
一旦孩子回到學校,要承擔沉重的學業和學習壓力,身體素質的變差會直接影響其學業。
上課較難集中注意力,很容易疲憊,無法長時間堅持,學習效率一再下降,質量也大打折扣。
孩子不重視運動,家長卻要引起重視,加強孩子的體質,讓他有更好的底子迎接學習上的考驗。
比如陪孩子一起運動,打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調動孩子參加鍛鍊的熱情和積極性。
孩子覺得運動浪費時間,寧願多刷幾道題,家長就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也需要勞逸結合。
站起來,多動動,多跑跑,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有利於恢復精神,活躍思維,用更靈活的大腦去思考。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需要孩子堅持鍛鍊才能得到。
2、作業越寫越慢
家長監督孩子學習時,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作業越寫越慢,而且越催他,他就寫得越慢,不知道出什麼問題了。
復課後,孩子作業寫得慢,無非這幾個原因:
①不會分配時間,先做
了
太難的導致沒時間做其他作業,或者先做這個,又做那個,三心二意,導致所有作業都沒做好。
②基礎太差,題目讀不懂,不會運用知識,光瞪着題目不會做。
③反感被催着寫作業,家長越催,他越不願意好好寫,做什麼都和父母作對。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善於利用時間,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分配時間。
放學後,允許孩子適當休息,但不要縱容孩子一直看電視、玩手機,要讓孩子定時完成作業。
根據孩子的習慣安排每科作業的順序,再根據作業難度規定做作業的時間,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家長不要一直催促孩子,甚至用言語刺激孩子,只需要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以及一個小鬧鐘即可。
如果孩子基礎太差,就要督促孩子做作業前先複習,先鞏固新學的知識再做作業,效果會更好。
孩子寫作業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家長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上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3、成績一再退步
孩子在家學得怎麼樣,很多家長都不清楚,但開學一摸底,成績如何一目瞭然。
有些孩子覺得上網課舒服,可以躺着聽課,可以打着瞌睡聽課,甚至可以完全不聽。
家長也不以為然,由着孩子偷懶懈怠,老師聯繫他們,他們卻説自己有分寸。
結果就是不好好上網課的孩子,開學明顯退步,再加上前期的知識沒好好學,後期就要拼命補,早已遠遠落後於其他同學。
家長對孩子的放縱和溺愛,會在開學後的成績上得到“回饋”。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個學期還剩下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只要孩子努力衝一把,還是能夠衝上來的。
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並落實到行動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做好每天的複習預習。
在家裏營造一個適宜學習的空間和氛圍,讓孩子能夠放鬆地、專注地學習。
教會孩子自我反思,自己發現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
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正確的方向和源源不斷的動力。
開學第一個月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家長不能掉以輕心,別再放任孩子懈怠了。
4、脾氣暴躁易怒
復課後,有些孩子的成績上有變化,有些孩子的性格有變化。
從前乖巧聽話的孩子,開學後反而變得暴躁易怒,動不動就發脾氣。
寫作業時,只要家長稍微打擾他,他就很不耐煩地吼“吵什麼吵”;
家長批評他沒做好,他就發脾氣,乾脆摔門回房間躲着;
煩躁不安、容易激動、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這都是“假期綜合症”的表現。
孩子之所以脾氣變差,很有可能是因為學業壓力變大,心理負擔加重。
父母的不理解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然而他們總是失望。
如果家長不能做到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孩子考慮,會導致親子間的矛盾不斷加深。
所以當發現孩子的情緒太負面時,不能再批評、指責、挖苦孩子,繼續向孩子傳遞負能量。
要及時跟孩子溝通,瞭解他們遇到什麼困難,為什麼會覺得難受,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忙。
孩子的心理都很脆弱,家長要幫助孩子及時消除心理障礙,以樂觀、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好孩子的心靈導師,所有家長都義不容辭。
5、整天鬱鬱寡歡
有些孩子每逢開學,都會變得沉默,消極,鬱鬱寡歡。
好像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不僅成績退步明顯,而且很容易情緒化,動不動就哭。
問他們究竟怎麼了,他們也不願意説,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當孩子總是自責,陷入悲觀的情緒時,其實已經有抑鬱的傾向。
家長要儘快干預,不能以為孩子只是鬧情緒而一再忽視,導致孩子堆積的情緒無法宣泄,真的發展成抑鬱症。
做孩子的傾聽者。
和孩子來一場深入的聊天,引導他説出心裏話,包括分數的壓力、作業的壓力、社交的壓力等等。
家長不要過多地評價,只要耐心地聽孩子傾訴,讓孩子找到一個宣泄壓力的出口。
做孩子的陪伴者。
每天至少陪伴孩子一小時,和孩子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週最好陪伴孩子出去走走,完全放鬆身心,遠離各種壓力。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無言的撫慰,讓孩子能夠更加安心地成長。
其實,孩子每一階段遇到的考驗,都是成長的契機。
家長不必過分焦慮,提前做好準備,用愛教育孩子,只要默默耕耘,總能夠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