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度保護,會快速毀掉一個孩子,很多家長不幸中招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缺乏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實這個問題表面在孩子,根源卻在父母或爺爺奶奶。

孩子為什麼依賴性強?換個角度來看,是家長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

美國權威雜誌《大西洋月刊》在題為《被過度保護的孩子》的專題文章中指出:“以安全之名的過度保護,已經將獨立、冒險和探索精神從孩子們的童年中剝離”。

過度保護,會快速毀掉一個孩子,很多家長不幸中招!

1、過度的愛,讓孩子成為“弱者”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裏,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揹着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

作家長的,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裏自己當主人。

過度的保護是滋生依賴心理的温牀,一個人的自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決策力和行動力都需要在獨自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慢慢培養,溺愛型的家長提供了無微不至的關愛,卻也剝奪了孩子“變強大”的機會。

2、過度保護,扼殺了孩子的內驅力

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孩子,在生理上成年了,但在心理上還是一個缺乏內驅力的孩子。

什麼是內驅力呢?內驅力是在“內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驅使個人達成目標的自發動力,體現了一個人為了實現目標,排除外部干擾的定力有多強。

缺乏內驅力的孩子,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極易灰心喪氣、輕言放棄。擁有內驅力的孩子卻可以在逆境中越挫越勇,不遺餘力地尋找克服阻礙的路徑。

很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長成了“啃老族”和“巨嬰”,自己為孩子全身心付出,卻養出了冷漠自私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這恰恰是不當的關愛方式造成的。

3、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當年捨不得讓孩子吃的苦,生活最後又還給了他。

白巖松曾經在節目中談到自己的教育心得:“雖然我尊重孩子的意願,但是就算再寵他,我也會讓他吃這些苦,絕對不心軟。”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最終只會把孩子“養廢”。沒有人能躲開那些人生路上必須吃得苦、必須摔的跟頭,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否則當孩子獨自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父愛、母愛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我們都應該把這場旅程好好走完,在適當的時間得體退出,以成全孩子的海闊天空。

真正的懂得如何愛孩子的父母,能夠節制“無微不至”的愛,幫助孩子承擔起屬於自己的人生責任,學會獨自面對風雨。

為人父母,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地愛,更要有為之計深遠的智慧。要知愛需要自由的空氣,需要放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