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羋月傳》裏的贏夫人,被秦王稱作“長姐”,一直以秦王姐姐的身份示人。而實際上,在原著中,這個“贏夫人”根本就不是什麼秦王之姐,更不姓“贏”。
而是姓“庸”,她原本是“庸夫人”,母家是庸氏一族,是秦王的太子妃,也是庸芮的親姐姐。
早在秦王還是太子的時候,庸夫人就與秦王成親,是秦王的太子妃。而庸芮則是秦王的妻弟。正因如此,秦王才會對庸芮一直都“刮目相看”。庸芮並非是普通的臣子,而是他曾經的“內弟”。
1、為成全秦王的“大局為重”,庸夫人與秦王“和平離婚”
秦王繼位後,成為秦國的新君。為穩定局勢、以備將來開疆擴土,權益之下想與魏國聯姻。
但魏王卻提出要求:公主嫁給秦王,必須為正室,不能為妾。秦王無奈,只得與自己的原配妻子協商,意欲將原配妻子降為“夫人”。庸夫人性情剛烈孤傲,怎肯以妻為妾、仰人鼻息?
所以,庸夫人提出要求:“既然大王要以大局為重,臣妾亦能理解,但臣妾卻無法接受。既然你我都難以妥協,那就‘和離’了吧?給我一處僻靜偏遠的所在,我隱身遁形。豈不兩全?”
這件事,嬴駟原本就對庸夫人心懷愧疚,所以,也就答應了。畢竟是結髮之妻,感情深厚。於是,秦王在西郊建造了“西郊行宮”供庸夫人居住。(電視劇中是北郊行宮,原著裏是西郊。總之偏遠就是了。)
在孟嬴拒絕嫁瘸腿老燕王后,曾經來過自己嫡母庸夫人的西郊行宮,求庸夫人為自己求情。
庸夫人明知不可為,怎會以卵擊石?所以,就用另一種思路啓發孟嬴,暫且權宜。有待來日權傾朝野,你要什麼樣的男人得不到?何必計較一時得失?
孟嬴見無可選擇,也只得改變心意,同意嫁給老燕王了。
2、秦王雖然深愛贏夫人,卻更愛江山
就是這一次,嬴駟也隨後來到了西郊行宮,來與自己的前妻見面。畢竟,孟嬴是贏夫人親自養大的,總得給前妻一個説法。
以下便是原著原文中,嬴駟與自己前妻見面的章節:
嬴駟走到庸夫人身後,撫上她的肩頭,輕嘆:“天黑了,也涼了,你穿得太少。”説着,解下自己身上的披風,披在了庸夫人的肩頭。
庸夫人仍未回頭,只伸手將繫帶繫好,道:“大王可是為了孟嬴而來?”秦王駟苦笑:“寡人……”
庸夫人截住了他的話頭:“大王不必説了,我已經勸得孟嬴同意出嫁了。”
秦王駟神情陰鬱:“如此,寡人在你眼中,更是隻知利害的無情之人了吧!”
庸夫人緩緩回頭,看着秦王駟的眼神平靜無波:“大王説哪裏話來?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列國聯姻,年貌不相稱者常有,孟嬴想通了就好。”
秦王駟不禁脱口問:“那你為何又要離開……”
庸夫人嘴角有一絲似譏似諷的笑容:“大王,説別人容易,落到自己身上就難了。我看得透。卻是做不到。天生性情如此,卻也是無可奈何。”
秦王駟語塞,好一會兒才嘆道:“是啊,天生性情如此。卻也是無可奈何。”他自己也知道,他和庸夫人的性格,都是太過聰明,看得太明白,而且太過剛強。兩人的性格太相像,是最容易合拍的。卻也是最容易互相傷害、互不讓步的。
庸夫人道:“那個楚國來的小姑娘羋月很難得,她是個有真性情的姑娘,你宮中那些都不如她。”
秦王駟停了一下腳步,扭頭對庸夫人道:“宮中煩擾,寡人常想,若有你在,就會清淨得多。”
庸夫人卻沒有停步,慢慢地走到前頭去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我住在這裏自在得很,不想再作馮婦。”
秦王駟無奈,跟了上去:“魏氏死後,寡人原想接你回宮,可你卻拒絕了。”
庸夫人道:“羋姝家世好,比我更有資格為後,對大王霸業更有用。”
3、一句“自知之明”,何其心痛,何其無奈?
秦王駟忽然問:“你還在怨恨寡人嗎?” 庸夫人搖搖頭:“我有自知之明,我為人性子又強,脾氣又壞,做一個太子婦尚還勉強。一國之後卻是不合格的。再説,我現在過得也很好。”
秦王駟苦澀地道:“是嗎?”
庸夫人指了指遠處的山脈:“去年秋天的時候,山果繁盛,我親手釀了一些果子酒。給了小芮幾罈子。大王若是喜歡,也帶上一些嚐嚐我的手藝吧。”
秦王駟神情有些恍惚:“寡人還記得你第一次釀酒,釀出來比醋還酸,卻硬要寡人喝……”他説到這裏,不禁失笑,搖了搖頭道:“如今可是手藝大有長進了吧。”
夫人也笑了:“如今也無人敢硬要大王做什麼了。”
秦王駟輕嘆:“逝者如斯。寡人如今坐擁江山,卻更懷念當初無憂無慮的歲月。”説到此處,不勝唏噓。
對於秦王嬴駟來説,庸夫人是他心裏永遠的痛,他愛這個女人,卻又給不了這個女人想要的東西,比如名分與忠貞。
在他眼裏,江山比愛情更重要,所以他才要娶魏氏做王后,娶羋姝做王后,卻唯獨不能讓自己的原配妻子做王后。這是秦王的心結,也是秦王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