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春秋戰國時期,什麼樣的人才能被封為“侯”?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春秋戰國時代大國爭霸,兼併小國,戰爭極為頻繁,戰國初期各國推行變法改革。社會制度由宗法封建君主制走向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模式,各國國君為了增強自己的經濟、軍事力量,削弱宗法貴族勢力,推廣郡縣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在這一過程中封君食邑賜爵製作為一種軍功刺激獎勵機制產生了,上至貴族,下至奴隸、刑徒、庶人,只要立有軍功,均被賜以爵位,獲得官位、食邑、田宅。封君食邑制度是在戰國時期新的經濟、政治形勢下而建立起來的充滿活力的封建等級制度。

一、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爵位
各國的爵名與爵秩不盡相同,趙國有君、侯、上卿、客卿、五大夫、公大夫、上大夫、國大夫、長大夫、大夫、五乘將軍、公乘;齊國有君、侯、上卿、卿、客卿、上大夫;楚國有君、侯、執圭、上執圭、五大夫、上官大夫、大夫;秦國有君、侯、關內侯、公、上卿、客卿、顯大夫、大夫及其他軍功爵位。
君、侯爵位為戰國諸國之顯爵,侯與君可以通用,封君亦侯,侯亦封君,封君包括“君”和“侯”,稱號的人。 如范雎封應地,號應侯,也稱應君。封君的大量出現是在戰國中期各國君主稱王之後。
此時,漢代意義上的列侯爵雛形在戰國產生了,秦有三蜀侯,穰侯魏冉食陶、剛、壽三邑;文信侯呂不韋食河南洛陽十萬户;長信侯謬毐領山陽地,家僮賓客數千。趙國有萬户侯,“夫虞卿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斤,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平受相印,萬户侯。當是之時,天下爭知之。”

此時,漢代意義上的列侯爵雛形在戰國產生了,秦有三蜀侯,穰侯魏冉食陶、剛、壽三邑;文信侯呂不韋食河南洛陽十萬户;長信侯謬毐領山陽地,家僮賓客數千。趙國有萬户侯,“夫虞卿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斤,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平受相印,萬户侯。當是之時,天下爭知之。”
據統計,終戰國之世(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共封列侯封君九十五人,其中魏國十七人,趙國二十五人,韓國七人,齊國五人,楚國十四人,燕國五人,秦國二十二人。
戰國之世,山東六國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推行了賜爵食邑制。據不完全統計,戰國之世,山東六國共分封封君70多人,其中趙25人,魏17人,韓7人,楚14人,齊、燕各五人。

二、戰國時代獲得封君的標準
總體來説,在戰國時代獲得封君的標準主要有二,一則因功;一則因親。
據此標準的不同,在戰國時期,就產生了關東與關中兩類封爵傳統,關東以“親”而封侯的傳統;關中以“功”而封侯的傳統。
關東諸國受周代宗法制影響深遠,血緣宗法色彩濃厚,宗室勢力較強,侯爵封君一般授予宗室貴族。“蘇秦曰:‘貴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

蘇秦一語道破關東封爵之傳統。通覽《戰國策》,在齊國,靖郭君田嬰,孟嘗君田文,安平君田單等封君均是田齊的宗室貴族封君。趙豹、平原君趙勝、馬服君趙奢、春平侯、長安君等封君均為趙國宗室貴族封君。信陵君魏無忌、山陽君為魏國宗室貴族。
至於楚國,貴族封君勢力更為強大,春申君黃歇、昭陽、昭奚恤、昭雎、昭鼠、景鯉、景舍、鄢陵君、壽陵君、夏侯均為宗室貴族封君。楚悼王任命吳起為相,主持變法,針對楚國宗室封君太重的局面,“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剪除了大量的封君,引起了宗室封君仇恨,“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

這反映了楚國宗室貴族封君勢力的強大。江乙説於安陵君曰:“君無呢尺之地,骨肉之親,處尊位,受厚祿,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衽而拜,撫委而服,何以也?”?在楚國,“骨肉之親”是成為列侯封君的重要條件,濃厚的血緣宗法色彩是楚國爵制的一個本質特徵。
秦在戰國前期仍僻處西陸,與戎狄雜居,不與中原諸侯會盟,受周制影響較小,血緣宗法制色彩較淡,功利色彩濃厚,儘管在昭王時期,出現了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等煊赫一時的宗法貴族,但總的來看宗法貴族階層始終未成氣候。

秦國沒有能夠和東周時期普遍存在的強宗大族相提並論的異姓宗族。不要説像魯國的三桓、晉國的韓、趙、魏等一流大族,就像齊國的崔、慶、管、鮑等二、三流宗族,秦國也沒有。商鞅變法,創建軍功爵制,“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以軍功獲得爵位,憑爵位獲得相應的田、宅、奴隸,人的政治與經濟地位要以有無軍功來決定,打破了 “貴者恆為貴,富者恆為富”的局面。“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凡是沒有立過軍功的舊貴族,就要開除他們的貴族籍,不能得到封爵,進一步削弱了宗室的力量。

顯赫的軍功與事功成為封侯的標準,魏冉本是宣太后異父同母之長弟,但封魏冉則因為他數將兵攻伐有功,連司馬遷都説:“穰侯昭王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呂不韋,“陽翟大賈人也”以擁立子楚繼承王位之大功,受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户”。李斯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以布衣起家,功封列侯,“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 王翦,“頻陽東鄉人也”氣並非貴族,以滅楚之功而被封為侯。
參考文獻:
王恢:《漢王國與侯國之演變》
春藩:《秦漢封國食邑賜爵制》
少英:《漢書食貨志集釋》
廖伯源:《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