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丨
你們最近的文章裏,多有寫到蒙古帝國對東亞的金國與南宋的征服戰爭。在字裏行間中,隱約能感覺到不少漢人部隊投靠了他們。那麼請問,如果説滅金的時候可以籠絡漢人。那麼在滅南宋時,用了大概多少這的部隊?這是蒙古大軍看上去特別龐大的原因嗎?
蒙古騎兵與他們的漢軍步兵
蒙古人南下滅宋的時候兵力規模按照中國古代的記載,一貫是比較誇張的。但是考慮到當時的生產水平、長期戰亂與人口結構問題,現代研究一般給出的數字都是縮水後的正常規模。
早在成吉思汗的時代,就開始有中國北方的漢族將領投靠蒙古人換得自保。甚至有不滿於金國政策的漢化契丹人,主動投靠蒙古勢力。這些契丹人和西面喀喇契丹的同族親戚一起,對蒙古的進一步擴張,幫了不少忙。
蒙古人征服東亞少不了漢軍的鼎力協助
蒙古人按照其非中原式的統治模式,將這類漢族將領封為萬户。
這個政策也被後來的窩闊台、蒙哥兩任大汗所繼承,並一直延續到了忽必烈成為大汗的前期。
這些萬户的起源,更早時候可以追述到北宋的地方民兵以及遼國南部的漢軍部隊。
所以,在接觸蒙古人之前他們就是有一定組織和軍事訓練的。蒙古人在前幾代統治者時期,給予他們的優厚條件,也是他們選擇投誠的重要原因。
萬户門幾乎就是地區內的獨立統治者,權力比很多西歐封建制度下的騎士領主還要大。
除了基本不用交税之外,地區內的軍政大權都是自己一把抓。軍事、民事、法律都自己來,甚至有自己發行貨幣的權力。而且他們死後,位置與權力都可以直接傳給後代或任何指定繼承人。
這些漢族將領的軍隊基本上也是蒙古人征戰中原地區的步兵主力。
他們的加入,讓蒙古軍隊有了攻克大城市的能力。這也讓金國和南宋的堅守城池戰略,逐步失效。甚至於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在蒙古地區交戰時候,也出兵北上,幫助忽必烈獲得勝利。
成吉思汗進入金國中都
由於他們的存在與成功,對其他朝不保夕的漢人軍事組織而言,就有了吸引力。自然就會有人在分享蒙古征服果實和被蒙古征服打爛之間,選擇前者。到了忽必烈時期,比較穩定的漢軍萬户部隊,大致還有這麼多:
忽必烈事情的漢軍萬户 有些人的名字一看就是女真和契丹人
雖然叫萬户,但他們手裏的軍隊不會只有1萬,大的可以有幾萬人之多。
大家大致可以算一下,這些萬户手裏的部隊規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萬户是入侵南宋之後招降的南宋將領。他們的投誠,不僅瓦解了南宋繼續頑抗的希望。也讓很多城市在大軍抵達後,自動開門投降。
張弘範與劉整理
在這些早期漢軍基礎上,元朝又建立了直屬中央的漢軍與水軍部隊。
比較有名的就是來自北方金國故地的張弘範與早期投靠的劉整,最讓人覺得搞笑的莫過於南宋這邊投降的范文虎。此人在對抗蒙古漢軍的戰鬥中,屢戰屢敗。但自從投誠後進攻南宋,就變得身經百戰。一直到後來遠征日本,又原形畢露。
范文虎一生的勝蹟幾乎都是靠打南宋刷出來的
不過,蒙古的僕從軍絕不止漢族部隊。
儘管漢族步兵是蒙古南下部隊的主力,蒙古本族部隊並不多。但來自蒙古過去征服地區的各類輔助力量也不能忽視。除了殘存的契丹、女真、西夏人之外,也包括過去喀喇契丹麾下的突厥部隊,中亞的一些部隊。這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來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阿速軍。
早期戰鬥力極強的阿速軍
更為有名的莫過於來自波斯的專業工匠。他們製造的配重投石機給南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命名為回回砲。
一直到元末明初的羣雄爭霸戰爭,這些回回砲還經常登場。哪怕是到了戚繼光時代的明朝中期,已經忘記怎麼知道回回炮的明朝人,還在兵書中收錄了這種中世紀武器。回回砲也成為了當時投石機的代名詞。
波斯工匠帶入中原的配重投石機 回回砲
當然,隨着元朝統治的穩固,情況就有了變化。
開始受到傳統漢族政治結構影響的忽必烈,最終取消了這些漢族世藩的獨立地位。這個決定的惡果就是,到了中期之後,元朝在實際上處於軍隊數量不足的窘境。一方面需要繼續募兵,一方面就必須更多依賴各種土司和僕從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