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湖兒女丨王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陽湖兒女丨王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人物名片

  王凌,雪堰南宅人,1987—1990年就讀於前黃高級中學,1990年考取清華大學自動化系,1995年免試保送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2008年晉升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仿真學會智能仿真優化與調度專委會副主任等職務,擔任多家期刊編委。至今已出版專著5部,在其從事領域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80餘篇。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榮譽。

  人物故事

  少年壯志 意氣風發

  “竺山湖上蒼穹藍,鹿鳴谷裏紅櫻漫……”王凌提起家鄉雪堰,打開了話匣子。細嫩的茶葉、灼灼的桃花、香甜的水蜜桃、鮮美的太湖三白……都是難以忘懷的兒時記憶。

  王凌1972年出生在南宅村,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是“學霸”。因前黃區數學競賽集訓,初三時,王凌成為前黃的“插班生”,中考以武進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前黃高中。

  “在前黃讀書的那段時光很難忘,同學間的友誼很純真。”王凌回憶,高二文理分班後,同桌陳紅興剛開始成績不理想,但勤學好問。當時校門西側有個小賣部,小袋花生米每袋3毛錢。每當遇到不會的題目,陳紅興不惜以花生米換取王凌的解題思路。

  陳紅興一天比一天用功,成績不斷進步,漸漸讓王凌有了壓力,互助產生了良性競爭。最終,陳紅興以高考全校第一的成績進入了上海醫科大學,王凌則考上了清華大學。“感謝我的同桌,花生米給了我營養,剩下的錢可以多買本參考書,‘家教’的這段經歷也讓我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解題的熟練度。”王凌説。

陽湖兒女丨王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南宅,走出了很多知名人士。説起與清華大學的“淵源”,有兩個人對王凌的人生軌跡產生了重要影響。一位是著名數學家曹懷東;另一位則是馮冠平,石墨烯奠基人,清華大學教授,老家與王凌是同一村民小組。

  王凌初一時,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曹懷東回母校南宅中學演講,提到的清華學習生活經歷深深吸引了王凌。那一刻起,他心裏就定下了衝刺清華的目標,甚至放棄了保送南京大學的機會。考前填志願時,家人曾寫信諮詢馮冠平,“在馮老師的推薦下,我第一志願選擇了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1990年,王凌以超過錄取分數線68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錄取。如今,高中同學聚會時,大夥兒都愛聽王凌講故事,一起回憶那段少年壯志、意氣風發的青春歲月。

  學術為業 育人為本

  1990年夏天,18歲的王凌踏上了北上清華的求學之路。

  王凌家庭條件不好,為了省路費,父親只送他到常州火車站。進站後,王凌提着一個老舊的行李箱,肩上揹着用一根麻繩捆起來的兩個包裹,一邊蹣跚向前,一邊和父親告別。

  “別忘了你是農民的兒子,別忘了老家,好好學習。”父親囑咐。火車緩緩開動,望着父親漸行漸遠的身影,王凌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瞬間熱淚盈眶。他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順利完成5年本科學業後,直接保送攻讀博士,僅用4年就拿下博士學位,並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學而優則仕”,王凌用自己的經歷表明,“學高為師”也是一種選擇。1999年留校後,他投入大連石化信息化工程項目,深入開展智能優化調度方向的前沿理論研究。30歲晉升副教授,36歲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晉升教授非常難,平均年齡要40歲出頭。王凌回憶,才學會發短信的父親給他回了“賀信”:“為你取得的榮譽感到自豪,不要忘了老家,好好工作!”

陽湖兒女丨王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2014年,王凌主研的成果《分佈式協同控制的混合智能優化與穩定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獎項由國家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中國公民。2015年,他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全國僅197個。

  除了對科研的熱情投入,王凌更看重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老師,我們沒別的要求,就是希望您能當我們的班主任。”面對招生諮詢過程中考生的要求,在繁重的科研工作及課程外,王凌重新挑起了新生班主任的重擔。在擔任本科班主任期間,他兩次獲得優秀班主任一等獎。至今,他培養畢業了9名博士生和13名碩士生。

  榮譽的背後,是他對科研和學生培養的付出與投入。因長期伏案工作,王凌的頸椎和腰椎嚴重不適,曾因連續幾天指導學生修改論文暈倒,被送到醫院緊急治療。吸氧、輸液、服藥,緩解後的第二天,他就重回了講台。系工會主席擔心他的身體,不得不隨堂監護。有一次,在踏入教室時,他收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剋制着悲傷的心情,堅持講完200多人的大課後才趕赴機場。下課時,全體學生用持久的掌聲向他表示感謝和慰問。

  王凌説:“相比自己獲得的榮譽,看到學生的進步,更能讓我感到開心和自豪。這是作為老師最幸福的時候。”

  春風化雨 行健不息

  1月18日,凌志教育基金會2019年度頒獎大會在雪堰中心小學舉行。作為基金會理事長,王凌專程從北京趕回來,現場寄語家鄉學子“做健康快樂、正直勇敢、優秀獨立、勇於創新、敢於擔當、有奉獻精神的人”。

陽湖兒女丨王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30年來,雖然身在清華,但王凌始終沒有忘記家鄉。1998年,他發起成立了前黃中學清華大學校友會。2008年,他與學長潘建嶽等一起恢復了前黃中學北京校友會。

  2006年元月,武進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團拜會,王凌以“武進人的驕傲、武進人的思考、武進人的呼籲”為題,為家鄉的發展建言獻策。他提出,常州要有人才計劃,訂好政策,做優環境,築巢引鳳,引智創新。如今,常州的“龍城英才計劃”吸引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同年1月23日,王凌牽頭髮起成立了凌志教育基金會,旨在獎勵優秀師生、鼓勵特長髮展、提倡關愛社會。“取名凌志,是希望每一個莘莘學子都心懷凌雲壯志。”王凌説。

  從一開始四處“化緣”,到如今得到諸多愛心人士的支持,基金會凝聚了王凌大量的心血,是他對家鄉的深情體現。2018年,基金會獎勵範圍擴展到潘家小學、漕橋小學、雪堰中心小學、南宅實驗學校,覆蓋雪堰所有小學,優秀學生和優秀教師的獎勵名額也翻番,每年的頒獎大會在4所學校輪流進行。

  基金會成立以來,共有1000多名優秀師生獲獎,累計發放金額80餘萬元,從這片鄉土走出了10名清華大學學生、5名中國人民大學學生、3名復旦大學學生,包括省高考狀元和多名市高考狀元。同時獲獎的多名優秀教師也成長為學校五級梯隊的骨幹教師。

  “希望實實在在、認認真真、長長久久為家鄉做點事。”王凌説,雖任重道遠,但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武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範玉賢

  武進日報社新媒體小編 小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0 字。

轉載請註明: 陽湖兒女丨王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