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高三學子而言,他們即將參加高考。不過高考結束後就並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完全放鬆了,因為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等着大家,那就是志願填報。俗話説:“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所以志願填報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那麼大家在志願填報中一般參照哪些信息呢?就業率?學校聲望?專業全國排行?就業前景?諸如此類的數據都會成為大家考量的一個重點。其中就業率是很多人都特別看重的一個點。畢竟你這個餅畫得再大,最後不能順利就業都等於0。但是大家是否質疑過,自己看到的就業率數據是否是真實數據呢?其中是否存在着一些貓膩呢?
6月24日,教育部官網發佈《教育部啓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核查工作》,也就意味着教育部將對各高校的實際就業情況進行核查。注意,是實際就業情況,而並非是高校自己編造的數據哦。那麼這兒有幾個要點需要大家特別關注:
1、核查時間
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核查工作將分別於6月和8月分兩批進行。
2、核查方式
既然是核查,就不會單方面聽從高校的數據了,而是要主動向畢業生本人以及最初學校上報的就業單位進行核查,看看實際信息與最初學校上報的信息是否一致。舉個簡單的例子,部分高校要求學生必須簽訂三方協議(哪怕是假的)才給學生髮放畢業證和學位證。那麼學生只有被迫妥協,積極配合。但是學生實際上並沒有去那家單位上班,畢竟當初是編造的就業信息,那麼教育部在向學生以及當初上報的就業單位進行核查時,就肯定會發現問題。
3、核查結果通報
不論最終核查結果是基本符合還是存在一定量的弄虛作假,教育部都會將核查結果告知當地省級教育廳以及有關高校,至於如何處理呢?高校領導、就業部門負責人、院系負責人、以及涉及涉嫌造假的具體工作人員都將本嚴肅追責,並在全國範圍予以通報。
4、學生核查舉報
儘管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近期開展自查, 但是為了保證數據真實有效,教育部專門在“學信網”開通了“畢業去向查詢反饋”功能,這時候所有畢業生都可以登錄查詢自己的相關信息是否有誤,如果有問題就可以進行反饋,同時教育部在其官網也公佈了相應的舉報電話和舉報郵箱。如果確實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建議大家順手一個舉報,就算是幫了學弟學妹們了。
可以説,教育部採取這樣的大動作,無異於揭開了部分高校的“遮羞布”,其實部分高校真實就業率比較慘淡,但是為了不影響第二年的招生,那麼就會採取各種方式提升自己學校的就業率。這樣大家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就會更加青睞他們學校。然而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是損人利己,學子報考後卻發現實際並不是這樣,此時想要反悔就難了。
對於教育部的行為,網友們大力支持,紛紛表示“早該這樣了”,據部分網友反饋,關於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四不準”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均有發生。比如部分學校就要求學生必須簽訂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不然就不發畢業證和學位證;有的學校還強迫學生簽訂假的就業協議;有的學校將普通的實習或者見習證明就當作是就業證明材料,實際上實習之後學生是否就業都是未知數。在教育部採取行動之後,相信這種現象就會減少許多。
就業率弄虛作假其實真的蠻損的。很多高三學子填報志願最看重的就是就業率。如果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假的就業率,等到了學校深入瞭解之後才知道自己被騙了,那麼他們有勇氣、有時間復讀嗎?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將就,但是這樣對他們真的公平嗎?所以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堅決做不得。做人做事都要實事求是,就業率差,就想辦法改變,不論是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式、師資隊伍引進等,而不是通過改變就業率數據。我們常説“知恥而後勇”,不知道部分高校是否有這個勇氣呢?
對於教育部的大動作,大家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