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要點:日前,教育部發布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周密安排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相關工作,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各地大中小學陸續發出返校通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時期“校園食品安全”“封閉校園管理”等話題成為開學季輿情關注焦點。
輿情聚焦疫情時期“食安”問題
8月21日,北京市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大檢查,要求要加強對冷鏈食品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的管理,不得采購沒有相關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等證明材料的冷鏈食品。政策發出後,#北京學校食堂不得製售冷食生食#登上微博熱搜,新浪微博話題閲讀量達6950.3萬次,討論數達2340人次。話題攀上熱搜,印證了輿論對於疫情特殊時期校園食品安全的關切。
校園食品安全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輿論對於校園食品安全檢查表示讚譽:@倔強的小土豆豆:這是出於防控疫情需要,學校羣體感染風險大,理解支持、@吳振華:應該這樣,不然細菌容易滋生會破壞帶來不易的防控成績!
除了對冷鏈食品的防控,在食堂等人員相對密集的地方進行最小單元羣體管理;採取錯峯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等措施也同樣成為返校後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
教育部門及時回應“封閉管理”輿論關切
在“開學季”當下,返校後學生是否進行“封閉管理”問題引發輿論爭議,不少在校學生對於“封閉管理”“關好校門”等政策顯示出負面情緒。“只要不封閉什麼都好説”“ 求別全封閉就行,哪怕是外出需要交申請報告能出去就行”…不少輿論聲音認為學校不應“一刀切”封閉管理。
對於輿論關切,教育部門做出及時回應,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佈會上稱,倡導“非必要不出校”,但對於確有需要的,可以申請出校,學校要通過信息化等手段,簡化學生出校的申請審批程序。既要嚴格落實防控措施,也要儘可能地滿足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實際需要,並非像個別人所説的“封閉管理就是‘一關了之、一關到底’”。相關教育部門的及時回應,消除了部分公眾對封閉管理的疑慮,紓解了輿論的負面情緒。
返校後學生“心理健康”引輿情關注
新學期和新課程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問題常常成為影響學生開學返校後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其也受到多方媒體關注。《光明日報》提出建議,從學校的角度講,課程安排上要有靈活性,特別是對待大學新生,他們進入到全新的環境,還需要適應,學校可以設置緩衝期,幫助其適應新環境;高校教師和輔導員,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必要時求助專家進行診斷;學生們也應該自我調適,以增強心理彈性。
對於即將到來的“開學季”,從常態化疫情防控到學生心理健康疏導都至關重要,亟需教育部門、學校以及學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媒體觀點選摘:
《光明日報》:高校疫情防控應更貼合師生訴求
出於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校園生活勢必有所改變。一方面,大學生要適應防疫下的校園;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儘可能地為學生必要的學習、實踐、生活提供便利,不搞“一刀切”。 做好校園疫情防控最重科學精準,防控措施不要過度加碼,以免削弱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意義。對此,可能需要高校積極回應師生的疑問,及時完善管理辦法,根據疫情風險等級靈活施策。
《中國青年報》:大學生返校在即 需要的不僅是“收心”
學生們不僅要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新學期、新課、新任務,還要做好自我防護,積極適應疫情背景下,一些常態化的校園防控要求,儘量拉開社交距離,減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動。對於畢業年級的學生來説,這又是個被疫情影響的畢業季,同學們仍然要做好疫情對就業、畢業流程等各個方面帶來影響的心理準備。
《科技日報》:“花式”錄取通知書是認識大學的一張名片
錄取通知書是大學遞給新晉學子的一張名片,展現着學校的特色、歷史、文化、校風,潛移默化地幫助新生更好地認識一所大學,融入這所大學。它更是大學送給新晉學子的一份禮物,包含着對新生的寄語、期許、鼓勵,無形之中增加了新生對大學的歸屬感,也幫助新生開啓對未來大學生活的規劃和思考。
輿情點評:在常態化防控形勢下,面對即將大量返校的學生,多地已針對性出台食品管理、封閉管理等防範政策,相關話題同時引發輿論關注,梳理發現,網民對於政策討論更加理性化。對於貼合師生訴求、強化安全監管的政策獲輿論積極肯定,更便於有關部門開展政策落實工作;對於可能存在“一刀切”傾向的封閉管理制度,網民雖存在負面情緒,也提出合理質疑。值得肯定的是,有關教育部門能夠及時回應,打消公眾疑慮,在為開學季高峯打好穩定輿論基礎的同時,更體現政府輿論引導力的提升。值得留意的是,對於部分媒體提出開學後學生心理問題、校園過度防控問題仍需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審慎應對、靈活處理,疏堵結合才能順利開展校園安全工作。(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輿情分析師郭學儒 實習生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