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唐百戰精鋭神策軍,如何成了宦官廢立皇帝的王牌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小燕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也就是説,神策軍是一個總稱,共有八軍,而非人們通常認為的只有一軍。
文:沙塵暴(讀史專欄作者)
唐文宗時期,一名叫圓仁的日本僧人入唐求法,後來他寫過一本名叫《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書,對唐朝的一支軍隊作過高度評價:“……天子護軍也,每年有十萬軍。自古君王,頻有臣叛之難,唯置此軍以來,無人敢奪國寶。”
這支軍隊,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神策軍,如果沒有這支軍隊,唐朝至少要早亡100年,“安史之亂”後,搖搖欲墜的唐朝,基本上靠這支軍隊維持,不然早就垮了。
01
這支軍隊,卻不是為了對付“安史之亂”創立的,其創立的初衷,是為了對付吐蕃。
吐蕃的崛起,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之後就成了唐王朝的冤家對頭,長期給唐朝製造麻煩,成為唐朝的邊境大患。
那時候的唐朝國力還行,在與吐蕃的拉鋸式PK中,總體來説倒也未佔下風,除了吐蕃軍打到長安那兩次。
唐玄宗時期,與吐蕃的拉鋸戰又開始了。
天寶七載,名將哥舒翰在青海剛建好神威城,吐蕃就打來了,但被哥舒翰打敗。
天寶十二載,哥舒翰再次擊敗吐蕃,並攻佔了洪濟、大漠門等城,佔據九曲之地,第二年又在九曲設置了洮陽(今甘肅臨潭西南)、澆河(今青海貴德境)二郡,之後哥舒翰上奏朝廷,請求建立寧邊、威勝、金天、武寧、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軍,加強對西北邊境的防禦力量。
據《唐會要》,神策軍雖然是哥舒翰建議成立的,首任軍使卻是洮陽太守成如繆。
02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內地軍力不足,西北邊境軍隊奉命馳援,當時的神策軍兵馬使是衞伯玉,他親率部分神策軍趕赴中原,參加了759年圍攻安祿山之子安慶緒的相州之戰。
那次戰役異常慘烈,安慶緒又搬來史思明十多萬大軍救援,昏庸的唐肅宗擔心郭子儀、李光弼難以控制,使了個不立主帥的昏招,讓他的親信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實際上是監軍),對參戰各軍進行挾制。
魚朝恩是個宦官,雖然深受皇帝信任,卻是個不會打仗的混賬。
官軍參戰的雖然有九節度,但因指揮失靈,最終大敗,灰溜溜逃往鄴城。
全軍大敗後, 衞伯玉與魚朝恩退守陝州,防備安慶緒和史思明。
那時候的神策軍故地雖然已落吐蕃之手,但衞伯玉帶出來的這部分人馬,仍然使用神策軍名號。
後來衞伯玉入朝,神策軍指揮權歸了陝州節度使郭英乂,不久郭英乂也入朝,神策軍就歸了魚朝恩。
在朝廷的時候,魚朝恩既深受皇帝寵信,又擅權專政,如今手裏有了一支軍隊,更是如虎添翼,大權在握的他,想要改造這支軍隊,任何人也不敢放個屁。
而他的所謂改造,實際上就是擴充,吃掉別人,壯大自己,當他把陝州節度使所轄軍隊併入神策軍後,神策軍頓時暴漲到一萬多人,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大軍。
03
據《新唐書·兵志》,公元763年,吐蕃軍隊進犯長安,保衞首都的禁軍沒頂住,唐代宗逃往陝州,魚朝恩率神策軍護衞。
後來吐蕃兵退走,長安克復,魚朝恩手上的這支軍隊,便成了禁中的警衞部隊。兩年後,吐蕃軍隊再次到關中搞事,神策軍屯兵苑中,正式成為皇帝的禁衞軍。
公元770年,“專權使氣,公卿不敢仰視”的魚朝恩被宰相元載設計縊死,那以後十多年,統帥神策軍的,都是本軍將領。
唐德宗時期,公元783年,涇原軍發生譁變,唐德宗逃到今陝西乾縣。
此次叛亂雖然很快被平定,卻使唐德宗感覺到,那些文武臣僚都不可信賴,想搞事就想搞事,想造反就造反,還是宦官可靠,所以神策軍這麼重要的軍隊,還是掌握在宦官手裏比較保險,於是又命宦官統領神策軍。
從此以後,神策軍更加受到大老闆重視,唐德宗貞元年間,再一次對其進行大規模擴編,先是將鎮國鎮駱元光、朔方鎮李朝採、河東鎮浮璘等部編入其中,接着又強行兼併了京畿和關內諸軍。
這樣還不夠,神策軍又大規模招募新兵,僅在京師一次招募的新兵,就多達3000人。
被招入神策軍的,還包括隴右失陷後留居京師的西域朝貢酋長,以及安西、北庭校吏及其子孫,人數多達4000。
而早在這之前的唐代宗大曆初年,唐代宗就對神策軍進行過一次大規模擴編,久經沙場、戰鬥力極強的平盧鎮邢君牙、陽惠元,安史降將尚可孤,朔方鎮郝廷玉、侯仲莊等部,統統被納入其中,神策軍的實力,頓時大增。
除了上述兩次大規模擴編,唐德宗時期又來了幾次較小規模的擴編。
據《唐大詔令集卷二·穆宗即位赦》,到唐穆宗初年,神策軍迎來了全盛時期,人數達186700餘人。
04
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保衞京師綽綽有餘,“專軍專用”難免浪費,於是,除了擔負禁軍的職責,神策軍的另一個性質,又是直屬朝廷的野戰部隊。
據《中國軍事通史第十卷·唐代軍事史》,經過擴編後的神策軍,主要承擔四大軍事任務,一是保衞京師,二是隨時奉命征討藩鎮叛亂,三是與防秋諸軍相互策應,防禦吐蕃,四是監視關內諸軍,使有反叛之心的軍隊將領,不敢輕舉妄動,為唐王朝的穩定,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而這時的神策軍,實際上躍升為了全國性的主力部隊,神策軍之外的其他軍隊,落到了僅存名號的境地,所以,控制了神策軍,基本上等於控制了全國軍隊。
而唐代宗唐德宗兩朝直至唐末,控制這支軍隊的(除了唐德宗短暫起用白志貞之外),全是皇帝“信得過”的宦官,神策軍的將吏,也大多由忠於宦官的人組成。
軍隊是什麼?是最重要的國家機器,是威力最大的一種工具,這些文化水平不高,政治抱負和才幹更是為零,但權力慾一個比一個強的宦官,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
他們更明白,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地位,必須把政敵往死裏整,而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攫取財富,必須結黨營私,必須貪污受賄,必須賣官鬻爵,必須無惡不作,凡是觸犯到他們利益的,必須全力打擊。
而要做到這些,操縱朝政就行了。
神策軍,就這樣成了他們操縱朝政的強大後盾,誰敢不服,那就來戰,分分鐘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不服的人當然有,但一想到他們手上的這個工具,再有脾氣的人也沒脾氣了。
05
這幫閹貨專權的結果,不單是殘酷地打擊了政敵,滿足了自己的私慾,更嚴重的後果是導致政治更加腐朽黑暗,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使封建割據局面更加嚴重,是宦官專權導致的另一個後果,因為宦官專權後,地方藩鎮的節度使,他們可以任意任命,這一塊也就成了他們的“自留地”,外人休想分羹,要不就花重金來買,以至於“凡命一帥,必廣行賕賂,禁軍將校當為帥者,雖無家財,必取資於人,得鎮之後,則膏血疲民以償之”。(《舊唐書·高瑀傳》)
花巨資買了官,當然得加倍從人民那裏撈回來,因為這本就是他們的目的。
而能給他們帶來最大成就感的,是對於理論上掌握了最高權力的那幫人,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是的,如果説神策軍是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的工具的話,那麼皇帝就是這些閹貨手中,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玩具。
據統計,唐穆宗以後,唐朝還存在了九個皇帝(包括唐穆宗),除了唐敬宗和唐哀帝兩個,其餘七個,皆為宦官所立。
宦官們擁立他們目的,可不是為了什麼江山社稷,簡單點説就是讓他們當傀儡。而不是宦官所立的唐敬宗下場最慘,直接被宦官弄死。
唐文宗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裏去,意識到了宦官專權的危害、想幹掉宦官的他反而因事敗被宦官軟禁,後來抑鬱而終,實際上也等於死於宦官之手,死時年僅31歲。
宦官們能做到這些,自然源於手中掌握了神策軍這張“王牌”。
然而,俗話説物極必反,神策軍的極盛之時,也是其走向沒落之日。
據《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七》等史料,由於享有給養三倍於其他軍隊和經常性的額外賞賜、在將吏遷轉升任方面享有優先權,以及違法不究等幾大特權,神策軍從唐穆宗以後就開始腐化,戰鬥力下降很快,其腐化墮落還成了一些藩鎮叛亂的藉口,加上軍紀日益敗壞、唐穆宗以後很少外出征戰,之前牛逼哄哄的這支軍隊,在進犯京師的藩鎮勢力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再也不是那位日本僧人眼裏“無人敢奪國寶”的“護國神軍”了。
公元902年,神策軍被唐王朝的掘墓人朱温併入左右羽林、龍武、神武等六軍,相當於被解散,其大名也隨之消失於歷史的塵埃之中。
好書推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