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青春 不負韶華
“終於畢業啦!”7月19日下午,北京市2020年中考圓滿落幕,九年卧薪嚐膽,7月一馬衝關,在經開區中考考點人大附中經開校門外,等候已久的家長、老師們都萬分激動。然而這短短三天的考試背後,是來自社會各界的多方支持與保障。今天,就跟隨記者來看看經開區這三日“安心考”的背後故事。
全面保障 營造良好應考環境
“您好,此時間段該路段禁止通行,請您理解。”7月17日中考首日早上7點半,在經開區境界家園天寶北街處,記者看到,民警對過往車輛一一解釋,禁止該時間段通行。記者瞭解到,此次中考全區共計543名考生,經過前期調研統計,349名考生是家長開車接送,經開區交通大隊也及時根據調研情況進行警力部署。
“早7:00-7:40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對於人大附中經開校北門道路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公交車可以通行,私家車在境界小區的南門就不能往學校方向行駛了。”經開區交通大隊大隊長張弛在現場説道。
記者瞭解到,經開區交通大隊在學校周邊設置崗位6處,安排警力42人,巡邏車2部,確保事故快清快處,學生家長車輛能夠順利地來到學校。
交通保障順暢,周邊秩序良好。經開區巡防大隊在考點周邊安排巡防車保障學校周邊安全。經開區巡防大隊民警董書林告訴記者,現場除了2部巡防車,還配備有警車維護秩序,同時設置24小時巡防車在周邊不間斷地巡邏。
為確保經開區首次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組織工作順利進行,經開區多部門聯動,將經開區體育中心停車場作為人大附中經開校考點的指定專用免費停車場,同時科學部署警力,全面保障中考考點周邊交通秩序,為廣大考生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以人為本 一點一滴盡顯關懷
疫情當下,經開區人大附中經開校首次作為中考考點,嚴把防控關的同時秉承以人為本,“有温度”地為考生保駕護航。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考與以往有些不同,為了避免考生以及送考人員聚集,學校將考生分成兩批進入考場,西側考場的考生從北門西側測温門進入考場,東側考場的考生從北門東側測温門進入考場,並在北門入口處及考點等候區設置了指示牌引導考生進入。同時記者瞭解到,在考場外圍學校特意新增設了大面積防雨棚,防疫防汛多重保障中考順利進行。
王教凱校長告訴記者,在人大附中經開校中考考點北門候考入口處,學校專門為學生設置了雨棚,雨棚下面設有一米線,順着雨棚可以進入測温門,經過機器測温後,順着防雨棚通道可以直接進入考場。“這個通道是一個雨棚的通道,上面頂棚是紅色的,底下也是紅色的,上面能遮雨遮陽,如果下雨地下這個紅色是一個透漏的,可以保護孩子的鞋,這樣孩子在進入考場的時候不至於遭遇因為下雨淋濕衣服等等這樣的事情”,王教凱説。
7點不到,考生陸陸續續就已經在候考區域等待了,班級送考老師為每位學生髮放准考證後,為他們戴上了祝福紅繩,每位學生出示准考證後,經過兩次測温正常後進入考場內等候區。據介紹,學校為了避免突發事件等情況發生,在考場外圍及內部設置了兩處醫療保障組,若出現突發事件或是不舒服、體温不正常的考生,及時送到應急小屋進行處理。
專職隊伍 維持周邊秩序
“送完孩子的家長往這邊走,不要堵在校門口……”7月17日-19日中考期間,每天早晨7點剛過,區內中考考點人大附中經開校門口,都會出現4名身穿藍馬甲、挎着紅色綬帶的志願者忙着疏導人流,維持現場秩序。他們是來自上海沙龍社區紅燭志願服務隊的成員,一場中考讓他們再次吹響集結號,用志願藍為考生們加油。
紅燭志願服務隊,是上海沙龍社區此前專門為人大附中經開校成立的隊伍,由於該校地處區內核心區路段,校門口車流較多,其成立初衷是守護該校學生的上學路,每週一清晨志願者們都會輪班準時上崗。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開啓居家線上學習,服務隊志願活動也因此按下暫停鍵。直到前幾天,區內將設中考考點的消息讓大家再次活躍起來。
中考首日,社區黨支部書記高秋紅打頭陣,和支部成員張鳳偉、郭利兵、劉爽組成守護小分隊,清晨6點多便從社區出發直奔考點。校門口,看着家長和考生越來越多,4人立即分散到重點區域對人羣及時疏導,同時,提醒孩子和家長做好防護,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人羣中,這抹流動的“志願藍”和學校送考老師身着的“加油紅”上衣相映成輝,為考點增加了更多安全感。“隊裏其他志願者之後兩天也會輪流來,發揮志願力量陪孩子們走完中考路。”高秋紅介紹説。
與此同時,榮華街道綜治辦、巡查隊等也每天出動30餘人,在中考期間對考點及周邊落實駐點守護、巡邏防控、交通疏導、求助處置、應急處突等工作,切實為考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考試環境,確保考試的順利進行。
首設考點 距離近了心更安
“我在這呢,往這邊看!”7月17日中考首日的中午,家長張潔手裏拿着一束向日葵,早早來到人大附中經開校校門口等候女兒。和其他家長一樣,此刻她心情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不慌不忙的安心。這份踏實感來自區內首次設立中考考點的變化,新考點的增設不只縮短了地理距離上的遠近,也給了家長和考生更便利的中考體驗。
張潔家住在南海家園,這段日子她和愛人為全力給女兒備考可沒少花心思,不僅在日常餐飲上注重孩子的營養搭配,平日裏為孩子中考鼓勁的方式也慎之又慎。
由於此前經開區學生參加中考需要到舊宮考點,再加上今年遇上疫情,需要家長送孩子到考點考試。為更好陪伴孩子中考,她早早安排起中考期間送考的相關事宜,早晨幾點出發、走哪裏最近、孩子的午餐問題怎麼解決都被她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又一遍。
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就在中考前,她收到學校關於區內設考點的消息。這一好消息讓她和孩子感到欣喜,不用再為女兒的送考路而擔心。
對於家住區內鬱金香舍社區的家長李蘅而言,區內首設中考考點的變化帶來更多便利。由於家住得本來就離考點很近,中考期間,一家人溜達着就到了學校。家裏年幼的弟弟也因此實現了到考場接送姐姐的願望,跟着媽媽一起為姐姐的中考陪跑。天華園一里社區居委會的社工許紹娟家距離考點更近。因為不用再趕車,中考期間,每天叫醒兒子的鬧鈴也定得晚了幾十分鐘,有了更多休息、準備時間。許紹娟也不用為送考而請假:“居委會9點上班,我早晨8點在校門口等兒子開考後,還可以再回趟家準備準備再去上班,啥都不耽誤!”
考場外 堅守者深情護航
彩旗飄揚“旗開得勝”、梅花盛開“怒放的生命”、花燭紅掌“鴻運高照”……中考期間,經開區考點旁的指定專用免費停車場被佈置一新,在這裏,記者看到了許多家長焦急等待的畫面,但同時也見到了兩位沒能送考的“工作狂”。
7月19日下午4點多,考試結束,臨時考點停車場總調度負責人侯嘎正拿着對講機統籌協調着停車場裏的情況。而他的孩子遠在山西,也在今年參加中考。“這次中考是沒辦法陪他了。”侯嘎説着,難掩愧疚的表情。侯嘎是經開區公共資源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疫情期間,他下沉社區,一直在防疫第一線。上週,他接到了中考保障的任務,馬上到現場開始佈置場地,忙碌起來。
每天,侯嘎到家都會跟孩子通視頻電話,給孩子加油鼓勁,同時也關注着孩子的情緒。“今天這邊中考結束了也不回去嗎?”面對記者的問題,侯嘎説:“回不去,得把這邊的善後工作完成了,然後還要回社區防疫。我已經答應孩子了,等疫情結束就回家去看他。”
當天在停車場維護秩序的還有一位叫魏振的工作人員,中考結束的這一天他第一次請假,他的孩子也參加了今年的中考。“之前他都不願意請假,要完成自己在這邊的工作。”侯嘎告訴記者,為了做好經開區中考考生的後勤保障工作,魏振在自家孩子參加中考的前兩天都沒去陪考,只在最後這一天彌補了他沒能送考的遺憾。
就如同今年中考的作文題:此刻,你已在考場。考場外,家人、老師正牽掛着你;醫務人員、警察以及眾多行業的工作者們堅守崗位。他們默默付出,為考試保駕護航。
豔陽下 陪伴是最温柔的“告白”
7月17日早上7點多,人大附中經開校中考考點門前,許多家長將孩子送進考場之後久久不捨離去。
一位母親把孩子送進了門口,又跟孩子同步移動,她在柵欄的這側,孩子在柵欄的那側。母親默默注視着學校裏面還在排隊等着進考場的孩子。“你還吃不吃點早飯啊?”母親手裏拎着的是她給女兒準備的早餐。裏面的孩子擺了擺手,母親嘆氣,自言自語,“這孩子,早上都沒吃兩口,也不知道考試的時候會不會餓”。
接近8點,孩子們都已經陸續進了考場,門口的家長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校門口。在距離考場不遠的一處停車場,記者看到一對父母搬來了兩個小馬紮,坐在樹蔭下。兩個人坐得很近,卻沒有交流,緊張的心情溢於言表。“兩位是來給孩子送考的嗎?”記者打破了平靜,兩位家長笑回:“嗯,孩子剛進去。”“都開考了,還不回去嗎?”“不回了,我們在這等他考完,怕他提前考完出來看不到我們。”這對父母,因為孩子參加中考,已經緊張得好幾天沒有休息好了。
10點,距離上午的考試結束還有半個小時。考點門口的長凳上,一位母親帶着一個小女孩在等候着,小女孩頭上露出了汗珠,應該已經等了有段時間了。這位母親説:“她哥哥今天中考,早上,妹妹早早就起牀了,給哥哥送考。”送考之後,才在家歇了沒一會,母女二人又來到了考場門口,母親説:“在家裏緊張,待不住,還不如過來等着,也是一種陪伴吧。”
畢業時 把校服寫成“青春紀念詩”
“終於畢業啦!”7月19日下午,在結束考試走出考場那一刻,經開區不少考生將校服當成“簽字板”,用老師、同學的親筆簽名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
“老師,幫我籤個名吧,是您教會了我好多人生道理!”當天下午4點多,亦莊實驗中學的一位扎着馬尾的女生迎面跑到學校初三年級主任劉正峯面前,為老師遞上一支簽字筆,請他在自己的校服上簽名。不遠處,人大附中經開校的張培妍也和同學們相聚,請大家直接在校服袖子上、後背上簽名。中考結束,老師蔡文水面對自己班上的學生,也終於問出了那句“考得怎麼樣”,伸出大拇指為學生沉着應考點贊。
中考結束也意味着初三學生正式畢業,由於疫情,當天這一別也是孩子們和老師近期集體見面的最後一次,考場外也因此變成了發放畢業證、拍攝班級集體照的地點。現場,有的考生和老師比劃出愛心手勢,一起用相機記錄下人生中這難忘的一刻;有的為老師送上鮮花,彼此擁抱,感謝師恩。
融媒體中心記者 於曉玲 盧金曦 範維娜 畢文倩 鄭旎/文 於曉玲 張浩東 張笑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