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東吳沒吞併蜀國,孫權手下留情了?這三大困難他無力克服

要説起來這蜀國國運的轉折點,莫過於夷陵之戰了。在演義當中,劉備為了給義弟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的反對。毅然決然的對東吳發起了戰爭,而孫權也是意圖求和而不得。只能勉強派出陸遜率領東吳軍隊應戰,本來這波看起來蜀國穩穩勝利。畢竟相對比於地廣人稀的東吳,身居巴蜀天府之國的蜀國理論上來説實力要強一些,可是戰況卻急轉直下。

劉備因為紮營失誤,直接被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回。最後病死白帝城,把偌大的基業交給了二世祖劉禪。那麼為什麼在夷陵之戰過後,東吳不對已經遭受到重創的蜀國發兵呢?接下來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俗話説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單看演義的夷陵之戰當中,劉備率領軍隊確實是被陸遜打了個底兒掉,但是要注意的是。夷陵之戰並非是對於蜀軍的殲滅戰,而是因為陸遜火攻,導致了蜀軍內部炸營。據演義原文描述:

兩屯軍馬齊出,奔離御營中,御營軍自相踐踏,死者不知其數。後面吳兵殺到,又不知多少軍馬。先主急上馬,奔馮習營時,習營中火光連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

從這段描述當中不難看出,對蜀軍造成最大殺傷的並不是所謂的吳國軍隊,而是蜀國軍隊本身。而從這段文字當中不難看出,當時劉備是依靠山林紮營,被陸遜火攻以後蜀軍自相踐踏,説白了就是發生了大規模的踩踏事件。

但是要知道,這種踩踏事件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對於軍隊指揮系統的破壞。説白了當時的蜀軍人數還在,但是因為火攻使得士兵找不到統領自己的武將,於是就四散逃竄被殺的其實不算太多。

那麼很明顯,有相當一部分蜀軍沒有被殺,只是因為軍陣混亂,因而四散逃竄罷了。後來劉備率領軍隊回到永安一線,陸遜的東吳軍隊就不敢繼續騷擾了,因為他知道如果再進軍東吳本身可能會遇到很大的危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02 字。

轉載請註明: 夷陵之戰東吳沒吞併蜀國,孫權手下留情了?這三大困難他無力克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