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權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為了坐上皇帝這個位置,或者説能夠掌控住皇帝,宮廷之中的“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在唐朝,這個趨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武則天的影響之下,不少女性都開始在朝政中,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其中以太平公主最為明顯。
太平公主一出生就是武則天的愛女,在受到了母親的影響之後,更是主動參與到了朝政之中。最後配合李隆基的名聲,聯手除掉了李顯的妻子韋皇后,還有她的女兒安樂公主。那麼,為什麼原本聯手的兩個人,在李隆基當上皇帝之後,馬上就反目成仇,最後李隆基更是不聽李旦的求情,堅持要將太平公主處死呢?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對於權勢的追求。他們兩個是完全無法共存的,只能你死我活。在武則天時期,因為武則天女兒的身份,她自然是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而李家的其他貴族,要麼沒有多大的才能,要麼就是被殺或被派去外地。時間一長,太平公主的帳下,自然會有人聚集起來,以求得她的庇護。這使得太平公主的權力,在武則天時期就很大了。
其次,武則天在討論政事的時候,也經常拉上她一起。這使得她在長久的薰陶之下,就有了朝中周旋的能力。在《唐史》中就記載,太平公主喜愛權勢,但懾於武則天的權威,因此在早期行事低調,只負責在幕後指使自己的手下,沒有辦法公開討論朝政。
而在數年之後,武則天一老,太平公主的機會就來了。在公元705年,李家老臣擁護李顯,在朝中起變,將武則天的近臣二張誅殺,並且要求武則天安然退位,把皇位交給李顯。在事成之後,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家的人,但是因為擁立李顯的功勞,自然也被封了個“鎮國太平公主”的稱號,有了能夠討論朝政的資格和地位。
更加幸運的是,李顯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卻懦弱的不行。上文之中曾經提到過的安樂公主和韋皇后,也想要過一把皇帝的癮,於是就在背地裏將李顯當成了傀儡。自然在爭奪皇帝的權勢的過程中,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這兩個人就較上勁了。在最激烈的情況下,李顯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毒死。這個時候,太平公主的機會又到了,於是她和李隆基合謀,再一次起事,將韋皇后勢力擊潰,把李旦捧上了皇帝。
此時的太平皇后,在兩次的皇帝之爭中,都走對了路,自然自己的權勢也是達到了頂峯。但是她可不滿足於一人之下的地位,她真正想成為的,是像自己母親武則天那樣,能夠公然站在台面上的女帝。此時能夠和她一較高下的人,還有誰呢?除了皇帝李旦之外,就是年輕的李隆基了。李旦為人軟弱,雖然有點智慧,但是在政事上非常信任她和李隆基。所以她在權衡之後,認為李旦雖然有威脅,可尚且在她的控制範圍內,不至於出問題。
但是李隆基就不好整了,年輕又是太子,有能力的同時又能夠威脅她的地位。所以太平公主為了達到武則天的位置,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李隆基下手,將另外一個聽話的人捧上位。據《唐史》記載,太平公主為了將李隆基拉下位置,在他的身邊安插了許多耳目,專門尋找把柄威脅他,更是公然勸説宰相支持她更換太子。你説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怎麼能夠不感到威脅呢?
在李旦感受到了兩人之間的不平之後,李旦就做出了一個選擇,自己將皇帝交給李隆基,自己接着掌權保護太平公主。但是沒想到的是,李隆基雖然有了皇帝的名聲,但是朝政大事還是處在太平公主的掌控之下,她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開始收買朝廷之中重要的官員們,提前掌控好了御林軍等皇宮隊伍的高層,最後準備對李隆基下毒。自己像武則天一樣,以太子還小為名義,掌控皇帝的權力。
那麼在這種前提之下,李隆基自然是不會對太平公主放鬆了。在準備好了力量之後,李隆基親自帶着親信,先將軍中的太平公主一派斬殺,控制了士兵們。接着再斬殺了太平公主派系中的幾位宰相,最後更是不聽李旦的求情,選擇將太平公主當眾處死。
參考文獻:《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