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總督和巡撫誰的官職大,為何兩者經常對着幹?
清朝的地方大員,以總督、巡撫為尊。
按官銜來説,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是從一品,巡撫加兵部侍郎銜,是正二品,總督轄地有至二三省者,巡撫則只管一省,總督應是巡撫的上官。
除了四川總督,其他總督都管着至少兩個省。比如兩江總督就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閩浙總督管福建、浙江兩省,兩廣總督管廣西、廣西。
雖然看上去總督管巡撫,但歷史上總督和巡撫互相爭權的例子不少。
嘉慶九年,1804年,那彥成出任兩廣總督。那彥成的家世可不簡單,他的祖父是乾隆朝大學士阿桂。不久後,原廣西巡撫百齡調到廣東任巡撫。
那彥成和百齡向來不對付,二人管理區域在廣州城重疊,爭權奪利,鬥得臉紅脖子粗。那彥成級別高於百齡,可在廣東地面上,他説的話,還真不一定有百齡管用。那彥成要想管好兩廣,必須扳倒百齡。
百齡為人正直,但有時用刑過猛,出過人命。那彥成就以此事攻擊百齡,説他法外用刑,給朝廷抹黑。嘉慶帝是百齡的政治恩人,但百齡畢竟做錯了,不好護短,就罷掉百齡職務,到實錄館抄書去了。那彥成以為自己在廣州可以呼風喚雨了,可新來的廣東巡撫孫玉庭同樣不是省油的燈。孫玉庭清楚,不搞掉那彥成,自己就是百齡第二。孫玉庭開始蒐集那彥成的把柄。有嗎?還真有!
那彥成在兩廣政績卓著。但是,他卻和百齡相反,濫賞無度。在剿滅了廣東海域的海盜後,為了收服這些人,那彥成花錢或以許官的方式,招降五千多名海盜。這本來不算壞事,畢竟平定海盜事大。可是,孫玉庭卻抓住這件事,猛攻那彥成慷朝廷之慨,為自己撈好名聲。孫玉庭知道嘉慶心疼錢,火上燒油的説:這些冥頑不化的海盜不是真心悔過,而是貪圖朝廷的血汗錢。嘉慶帝覺得孫玉庭説的有道理,就把那彥成給罷免了,發配到新疆伊犁。雖然不久後,那彥成又升了官,但卻沒有再回兩廣。
兩廣總督是誰呢?吳熊光、永保之後,竟是百齡。按理説,那彥成搞掉百齡,孫玉庭又搞掉那彥成,百齡應該感激孫玉庭才對。不好意思,百齡是總督,他必須搞掉巡撫,否則自己坐不穩。百齡攻擊孫玉庭對朝廷不説實話,結果,孫玉庭被罷了官。
客觀講,不論是那彥成,百齡,還是孫玉庭,都是能員幹吏,對朝廷都很忠誠。但他們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們在總督位置上,必須搞掉巡撫;在巡撫位置上,必須搞掉總督。
這樣的督撫惡鬥,在這四個省城經常上演。還有一例,湖北巡撫胡林翼是科甲出身,瞧不上內務府出身的湖廣總督官文。胡林翼暗中收集了很多對官文不利的證據,比如軍費支出不透明。胡林翼有曾國藩等人支持,只要奏摺遞到皇帝手裏,就是官文不倒,也夠他喝三壺醋的。
在奏摺遞出之前,幕僚勸胡林翼冷靜。説就算你贏了如何,萬一皇帝再派其他旗人官員呢?你接着彈劾?你忙得過來嗎?有官文在你頭上,出了什麼事,你可以拿他當擋箭牌。
聽人勸吃飽飯。胡林翼這才明白自己做的有點激進。於是折節,與官文成了好朋友。官文知道胡林翼官場朋友多,為了能幹點實事,還得讓胡林翼多出頭。胡林翼在官場上給足官文面子,官文也不利用總督權力卡胡林翼,二人互相利用,效果竟然不錯。
此種官鬥便是清朝有名的“督撫同城之弊”。
在明朝,總督與巡撫只是一種臨時差事,由皇帝欽派到地方,為的是處理突發事件。到了清朝,總督、巡撫才成為固定官職。
原則上,總督負責軍務,巡撫察吏治民,總督對巡撫有節制之權。但這個節制之權,並不是直接領導,而是從旁監督,巡撫也監督總督,獨立的官場地位以及行政權力。
反觀巡撫,在地方上明明握有實權,總督偏偏要來橫插一槓,名義上受其節制又不能直接對抗,但心頭有那一團怨火,又不能甘受大權旁落,因此難免要和總督進行官場暗鬥。
總之,督撫之間是互相暗抓把柄,你參我彈,不是督參倒撫,就是撫彈殘督。
有人可能不免要問,封疆大吏把精力都花在內訌上,朝小了説,這必將降低臨民治事的效率,朝大了説,這就是誤國誤民。
天朝向來標榜聖明的皇帝老兒難道發現不了其中的弊端?
不是發現不了,而是刻意為之。
君主專制,最忌諱的就是權柄下移,外重內輕。簡單説,如果地方上只有一個土皇帝,説一不二,行政效率固然能提高,但地方的絕對權力也將隨之凝聚增強,如此必然對專制皇權造成威脅,小則討價還價,不聽指揮,大則稱兵肇事,動搖根本。
這些歷史教訓,皇帝老兒自然爛熟於心,必然要想盡辦法地去稀釋或者打散地方權力。清朝皇帝搞的這一招,一省既設總督,又設巡撫,讓督撫兩人互相稽查,互相掐架,就是典型的一山造出倆山頭,誰也別想佔山為王。
説實話,這一招實在簡單粗暴,也是一種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