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説的話,歷史上,劉邦的氣度是完全比不過張良的
陳勝、吳廣起義後,派遣諸將分略秦地,除了周文攻咸陽兵敗被殺,其他各路將領都自立為王。武臣自立為趙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咎為魏王,都不再聽陳勝節制。劉邦統一天下後,有人告楚王韓信謀反,諸將都要攻打韓信。但劉邦聽陳平的諫言,知道自己將不如韓信,兵不如韓信,只好採用偽遊雲夢的方式,召見擒獲了韓信。還有包庇鍾離眛,雖説季布也被保下來了,但人好歹低調,劉邦知道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但韓信收留鍾離眛天天乘着王攆一起遊山玩水,好得蜜裏調油,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和項羽餘黨是拜把子。
韓信還是實打實的兵仙,劉邦幾個鐵哥們又都對他佩服得緊,能力加威望加狷狂,劉邦都把他從齊王遷為楚王以示警戒,他還不知收斂,更重要的是劉邦年歲已大,滿身打天下時留下的舊瘡時日不多了,而韓信才剛過而立,就算不造反,韓信也不能留,造起反來根本不是英布、彭越、韓信(另一個韓信,封韓王)這些能比,韓信是天生的統帥,關鍵是要的情況對不對。比如打了個大勝仗,慶功宴自己説説想當個王,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韓信絕對是個奇葩,在劉邦被包圍,劉邦讓韓信回援的時候,韓信給擺這麼一道,近乎於威脅,而且這個太幼稚了,韓信在政治上魄力還是不夠,就這麼威脅了劉邦,也只敢問他要個“代齊王”,這個齊王可不一般,是等於把酈食其害死後給自己賺了個齊王,酈食其這事劉邦還沒跟他算呢,就開始謀着齊地了,劉邦雖然氣的牙癢癢,但大筆一揮就是個齊王,兩人的格局就這麼一下子就劃開了天差地別。
而且韓信把功勞全算在自己一個頭上,他身邊還有劉邦嫡系曹參灌音,這二人手上掌握着韓信實際兵力,一個管步兵一個管騎兵還兼職監軍,韓信這行為能不讓這二人生氣,估計以後也會攛掇劉邦搞死韓信,異姓王只有韓信和盧綰是臣屬出身,其他的都是合作伙伴。而盧綰是後來封的,唯獨他韓信身為漢王的大將軍領兵在外依靠手裏的兵力和佔據的齊國故地強行要假齊王,這樣的臣子哪個帝王敢留着?關鍵英布、彭越這些是帶錢入股的,人家也是爭天下的人,最後投降了而已,韓信卻是一窮二白來打工的,他根本沒自己的勢力,他的勢力都是劉邦給的。劉邦其實當時不想給他齊王的,當時是他先罵,然後張良説必須把韓信拉攏,不然就沒得玩。
要我説的話,劉邦的氣度是完全比不過張良的。我個人覺得原因有兩點:第一個就是他聽了韓信要當齊王的時候,大罵,後來勸了才封一個齊王給韓信。第二個就是劉邦入咸陽的時候,也是享樂啊,幾個人勸都沒有用,後來都是張良苦口婆心勸了才聽,而且當時韓信做了大將軍就跟劉邦説了,入秦之後要“秋毫無所犯”。
但是也沒辦法啊,韓信自己要作死,我有時候也搞不懂了,韓信年輕的時候胯下之辱也忍了,咋一到了關鍵時刻就忍不住呢?不過我是真的佩服張良,圯上受書的時候黃石公那麼羞辱他,他都忍了。後來功成身退,真的是名士啊。《史記》裏面蕭何誇韓信國士無雙,我個人覺得張良才真是國士無雙。不過按照韓信的出身來説,剛開始是布衣,又給項羽打過工,後來差點被砍頭了的,然後又出逃,蕭何一再擔保才有大將軍做。然後又自己想當齊王,換做誰,最後都想把他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