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清醫生:寶媽怎麼樣跟自閉症孩子正確溝通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則是人賴以生存,得以成長的“土壤”。孤獨症兒童特有的固執,極端的孤立、怪異的行為,把自己與羣體隔離開了,生活在自我圍築的“孤島”中,給正常的教育秩序帶來了障礙,其結果是加劇了智力缺陷和思維障礙。這樣的孩子,如何與他們實現良好的溝通,是實施行之有效的教育的前提。為此,需要不斷嘗試着與他們交流,尋求最佳的溝通方式,引導他們能自主、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一、以喚起同感的相處方式,使孤獨症兒童感到被接納。
孤獨症兒童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圈子內,獨自享受,他們的內心不豐富卻很純潔,他們吝嗇向他人投去一束眼光,但會為一隻小小的螞蟻蹲上半天,樂得呵呵直笑。由此,去發現孤獨症兒童的喜好,保持一份童趣,領略他的世界與他共歡愉,與其建立親情、友情,喚起他的同感,感到自己被接納的同時接納別人,方能配合的教學。
例如:帶學生去閲覽室看書,就比如有孩子愛拿有機器人的書,這是兒童本性的反映。到這一現象,就帶着濃厚的興趣和他一起欣賞畫中的故事,詢問故事中的人物是誰?在做什麼?他會很積極的回應,儘管話語不是很多,卻是可貴的交流。為什麼?因為,你認同了他的世界,心與他的心靠近了。又例如,經常主動和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特來勁,有了愉悦的交流,他就更願意走進你的教導。
二、以柔性接觸的對待方式,使孤獨症兒童穩定學習情緒。
“讓孩子得到情緒上的成長,滿足他某些發展上的需要,並獲得自我結構上更統整的層次和情感控制的統整。”這句話詮釋了情緒與發展間的密切關係,讓孤獨症孩子走出孤獨,避免焦慮、恐懼,得到情緒上的成長,對於他們較好的參與學習活動起着獨特的作用。如何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使他們以積極穩定的良好情緒貫穿教學活動始終,應堅持柔性教育,為他們營造輕鬆愉悦的環境,讓他們體會到置身其中的快樂,讓他們從中感受到你温馨的深情,從而抑制了不良情緒的產生,還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緒向好的情緒轉化。
例如:目光交流,你的目光是無聲的語言,流露出的感情傳遞着信息,能夠左右學生的性情。以親切的目光去注視孤獨症兒童,衝他笑一笑,上不時地與他進行目光的短暫接觸,微笑着鼓勵他,他會似“陽光普照”。又例如,親切觸摸,孤獨症兒童一般都抗拒別人與他的身體接觸,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緊機會試着去接觸他,削弱他的抗拒感,加強孤獨症兒童與人的融合,例如,摸摸他的頭安慰他,和他相互擊擊掌鼓勵他,輕拍他的肩或手提醒他等。這種柔性接觸(但時間宜短),去引起、強化孤獨症兒童積極的身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