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靖難之役到了最後階段,燕王朱棣的大軍來到南京城外。建文帝朱允炆本以為只要死守城門,等南方的援軍到來時,還有希望打敗朱棣。沒想到,六月十七日,李景隆和朱橞在私自打開了金川門,北軍如潮水一般湧入皇城,建文帝見事敗,縱了一把大火後消失。
朱棣先去拜謁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然後進入皇城,開始“清宮三日”。連續三天,朱棣幾乎找遍了皇宮內的所有角落,殺了無數宮女和宦官,最終指着一具燒焦的屍體,説是“建文帝”。然後,以天子之禮將“建文帝”安葬。
接下來,朱棣一方面籌備登基事宜,另一方面開始清理效忠建文帝的舊臣。為了方便手下抓人,朱棣列出來兩份“逆臣”大名單,分左右兩榜,左榜為文臣,共29人,右榜為武將,共15人。《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揭榜左班文臣二十九人,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吏部尚書張紞……燕王指以上主人為奸臣。
這29人的文臣大名單,都是建文帝時期的朝中大員,包括六部尚書和侍郎。其中,有一個人需要注意,此人就是吏部尚書張紞,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歷史人物。
張紞,字昭季,陝西富平人。朱元璋在位期間,張紞因為精通經史,被舉薦為官,後來得到朱元璋的賞識,擔任東宮侍書,和太子朱標關係較好。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藍玉、沐英等人平定雲南,然後派遣張紞到雲南擔任左參政(相當於副省長)。五年後,在張紞等人的治理下,雲南政通人和,朱元璋大喜,賜張紞璽書説:
“曩者討平西南,命官撫守,爾(張)紞實先往,於今五年。諸蠻聽服,誠信相孚,克恭乃職,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天下十二牧上。故嘉爾績,命爾仍治滇南。往,欽哉。”(《明史·張紞傳》)
可見,朱元璋對張紞評價甚高。張紞在雲南待了十七年,先後在當地施行賦税、法令等改革,對明朝初年雲南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召張紞入京,擔任吏部尚書。在建文一朝,吏部尚書僅一個人,此人就是張紞。所以,在朱棣看來,張紞很明顯是建文帝的死黨,肯定要名列“逆臣”名單。
且説朱棣攻入南京城後,開始大肆抓捕“逆臣”,張紞自知死罪難逃,於是坐在家中,等待被抓。
張紞有一位好朋友名叫茹瑺,此人和李景隆都是當時的投降派,茹瑺在朱棣面前為張紞説好話,朱棣覺得眼下是用人之際,便赦免了張紞。《明史紀事本末》雲:
以茹瑺、李景隆言,並宥張紞,復為吏部尚書,餘皆不宥。
也就是説,在29人名單中,張紞是唯一一位被赦免的建文舊臣。張紞為人耿直,對建文帝也算忠心,得知自己是29人中唯一被赦免的,本就很驚訝,又得知自己還官復原職,張紞並不高興,而是揹負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張紞能獲得赦免,一定是他屈膝向朱棣示好,出賣自己的忠心才換來的。
朱棣清理完建文帝舊臣,終於開始上朝聽政。沒想到,朱棣第一次上朝,張紞便自殺了。
原來,朱棣登基後第一次上朝,對當前的文官系統不是很清晰,便質問説:“太祖在位時,文官都各司其職。建文帝登基後,擅自改動朝廷官制,不知道吏部這些官員都是幹什麼吃的?”
身為前朝遺留的吏部尚書,張紞在下面嚇得面如死灰,一句話也答不上來。下朝後,張紞轉身回到吏部後堂,自盡而死。《明史》雲:
帝臨朝而嘆,咎建文時之改官制者。乃令紞及户部尚書王鈍解職務,月給半俸,居京師。紞懼,自經於吏部後堂,妻子相率投池中死。
張紞因為害怕,連家都沒有回,在吏部的後堂自盡。他的妻子聽聞後,投身池塘自盡而死。
另外,張紞在擔任吏部尚書期間,提拔了一個叫毛泰的官員擔任吏部侍郎,在得知張紞自盡後,毛泰也自盡了。
筆者認為,張紞之所以會自殺,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面對朱棣的苛責,張紞認為自己身為吏部尚書,難辭其咎。另一方面因為他本忠於建文帝,被單獨赦免後,心理壓力太大,被朱棣責問後,還是放棄了偷生的想法。
張紞此人頗具才能,早在洪武年間就嶄露頭角,治理雲南期間更是功勳卓著,被朱元璋屢次稱讚。張紞擔任吏部尚書期間,剛正不阿,從不收受賄賂。可以説,張紞死在朱棣的朝堂之後,是朱棣的一大損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