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1943年末,同盟國在各個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並開始全面反擊。在歐洲戰場,盟軍將關注點放在瞭如何登陸法國,直逼柏林,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無獨有偶,全面收縮戰線的德國,也將這裏作為最後的屏障。

於是,一場登陸與反登陸的戰役開始了。讓人倍感意外的是,德國人吹噓的“大西洋壁壘”,卻輕易而舉地被盟軍突破。除了大勢所趨的原因外,奉行“完美主義”的隆美爾,為什麼將“大西洋壁壘”修得千瘡百孔、漏洞百出?他盡力了嗎?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隆美爾始終沒有走出北非戰役失敗的陰影,防禦不是他的專長。

隆美爾在北非的兩年經歷,可以説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以弱勝強”,從中將到元帥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成為對手都讚歎的戰術家,但僅過半年,他卻黯然離開了非洲,成為一名“失敗者”。這樣的人生落差,讓他一時很難適應。

儘管他從非洲戰役中,已經感知到德國的命運將以失敗而告終,但軍人的職責和對榮譽的珍惜,一直激勵着他“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就在其準備在意大利大顯身手的時候,遭同行嫉妒,被排擠到了法國,監修“大西洋壁壘”。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讓一位善於進攻的戰術家去修防禦工事,就像一個喜歡旅遊的人被“疫情”憋在家裏,儘管他消毒、洗手、預防感冒,但都是被動和程序化的工作,從內心來説,是討厭“疫情”的。隆美爾也是一樣,最起碼在主觀上並不情願去做這件事。

首先,面對2000多公里的防線,產生了畏難情緒。按照設計要求,構築一條寬約10公里的防禦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地雷一項就要兩億枚,更不要説修建堅固的防禦工事了。這對一向不太重視後勤的隆美爾來説,是個不小的挑戰。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其次,不能上戰場,讓他多少產生了敷衍情緒。在法國的日子裏,儘管他忙前忙後四處巡視、督建,但對他來説,既然不能上戰場建功立業,洗刷非洲恥辱,乾脆“破罐破摔”。探親、訪友成了常事,打獵成了隆美爾最熱衷的活動。

説到底,在修建“大西洋壁壘”上,隆美爾並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忙前忙後四處巡視、督建,更多的是出於軍人的責任,一條毫無創新性的防線,無論如何也勾不起他的興趣和激情。説白了,他更喜歡戰術性防禦,而不是呆板的防線。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整個駐法國德軍都不在狀態上,讓他孤掌難鳴。

1944年,盟軍在倫敦聚集了幾百萬部隊,並做着各項渡海作戰的準備工作。與此同時,海峽對岸的歐洲大陸,德軍也在做着反登陸戰的準備。但與盟軍熱火朝天的備戰相比,德軍大戰來臨的緊張感卻差了許多,隆美爾對此也無計可施。

一是,法國安逸的生活,讓駐軍對戰爭重視不夠。作為歐洲文明的象徵,巴黎不在盟軍的轟炸之列,法國瀰漫在自由、祥和的氣氛中。走在大街上的德軍官兵,手裏拿的並不是槍,而是箱子、包裹,就連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德,也喜歡待在巴黎。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更何況,駐守法國的德軍,有相當一部分是從蘇聯戰場上,下來休整的。在巴黎的餐館、酒吧、妓院、影劇院被德國士兵擠得水泄不通,絲毫沒有大戰在即的緊張感,反而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鬆散樣子,而他們根本不聽隆美爾的調遣。

二是,新組建的部隊,素質不高,紀律性差。在西線,德國號稱有130萬部隊,大多數是剛組建的海防師,甚至是投降德國後,組建的“外國師”。同時,“老的老,少的少”,很多人連基礎訓練都沒有進行過,分配的任務很難完成。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就是這樣的兵員素質,還要防守幾千公里的防線,甚至一個師要擔負防守300公里的地段。儘管隆美爾經常去視察,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線上的設施要麼“偷工減料”,要麼形同虛設,致使諾曼底地區,在盟軍登陸時僅完成了約30%。

更重要的是,隆美爾不善於團結與合作。從德國元首的“寵將”到被“晾”在一邊,周圍的將領們對他的命令並不是“言聽計從”,以至於隆美爾常常採取,破口大罵的形式來解決爭執,他始終拿不到裝甲師指揮權的原因,正是於此。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由此可見,隆美爾在監修的過程中,與將領們的關係緊張,士兵們的紀律渙散,使他常處於孤掌難鳴的位置,防禦計劃也實施不到位。不過,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人聽説是大名鼎鼎的隆美爾駐守法國,更加放心的“吃喝玩樂”了。

最重要的還是,盟軍登陸方向,隆美爾判斷失誤。

諾曼底登陸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總兵力近300萬,要想取得突然襲擊的效果,其難度可想而知。為了麻痹德軍,盟軍採取了一系列欺騙戰術,比如,將主攻方向定為加萊地區,登陸諾曼底只是佯攻。

再比如,以德軍比較看重的美軍將領巴頓,成立一支子虛烏有的第一集團軍羣,並且常出現在加萊地區對面的多佛爾港,以此迷惑德軍。既然是戰術欺騙,自然對慣用戰術思維考慮問題的隆美爾有效,他堅信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加萊地區。

但恰恰不懂戰術的德國元首,將盟軍可能進攻的方向定在了諾曼底。倒不是誇他有多麼強的直覺,而是想説明,戰術欺騙只是對懂戰術的人有效,對不懂戰術的人不起作用。換句話説,隆美爾能上當是正常的。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也這是為什麼隆美爾將加萊和瑟堡作為防禦重點的原因。儘管在他的監督下,大西洋壁壘“初具規模”,海底有水雷,沙灘有木樁、反坦克錐,還有大面積的地雷場。滿眼望去,灘頭佈滿了障礙物,隆美爾對此比較滿意。

但實際上問題多多。為了檢驗防禦效果,德軍用繳獲來的一艘重達120噸的美軍輕型登陸艇,進行了一次穿越障礙物的小型演習,結果令人失望。這艘小艇猶如“帶球撞人”般的,將隆美爾的木樁撞得的七零八落,輕易而舉地衝上了海灘。

這樣的結果,讓隆美爾惶恐不安。但現改已經是來不及了,更關鍵的是,如果改正將會成為一些人的笑料,不如將錯就錯,“唬一下”對方也是好的。更麻煩的是,德國元首始終沒有按照隆美爾的想法,將西線的指揮權交給他,使他無法施展手腳。

諾曼底登陸的成功,有人將其歸咎於隆美爾給媳婦過生日,不在前線,錯過了最佳阻擊時機;也有人講,是隆美爾沒有裝甲師的指揮權等等。其實,包括隆美爾自己都承認德國大勢已去,失敗是遲早,更何況是他修的“大西洋壁壘”。

也就是説,不管隆美爾盡力還是不盡力,都無法阻擋盟軍的攻勢。“大西洋壁壘”就像隆美爾鋪設的木樁一樣,也就只能“唬一下”,沒有其他作用。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隆美爾傳》、《步兵攻擊》

#二戰歷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白楊樹下談歷史

作者推薦:

隆美爾兵敗非洲後,為什麼不能去蘇聯戰場?7天解除80萬意軍武裝

隆美爾為什麼總懷疑意大利出賣了他?冤枉了!德國人被自己出賣了

有一種撤退叫勝利:隆美爾給蒙哥馬利上課,4天俘虜美國士兵4千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1 字。

轉載請註明: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