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學家,依據明史中的記載,宋濂原名宋壽,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於文學研究,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朱元璋和宋濂
宋濂小時候體弱多病,家境又十分貧寒,但是童年時期的宋濂十分勤奮好學,加之其特有的聰明才智,“小神童”的名號可以算是家喻户曉。宋濂一生尤愛學習,對書籍更是愛不釋手,才造就了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的博學品格。
至正十九年的時候,在朱元璋的任命下,宋濂成為知府學堂的老師,這也開啓了宋濂為人師表,通過自己的學識影響他人路途,至正二十年,宋濂又被任命為教授,輔佐太子,教授太子朱標“五經”。
洪武年間,在朱元璋的號召下,宋濂開始了他撰修《元史》的道路,隨後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之後幾年間,宋濂在撰書寫作上做出了傑出貢獻,朱元璋曾想要讓宋濂參政議政,讓其掌管中書大臣一職,被宋濂謝絕。
晚年的宋濂依舊保持着對書籍作品的高度熱愛,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宋濂是開國文臣,卻也難逃被猜忌的命運,兒子宋慎和次子都被處死,宋濂在馬皇后的求情下,免去一死。
作為一代文臣,宋濂在學術上的造詣恐怕無人能及,對於明初的影響的不容小覷,在輔佐太子方面用禮的制度來約束太子,讓太子廉政治國。雖不曾披荊斬棘打天下,卻可以學富五車治國家。
宋濂簡介
宋濂,明初的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是金華潛溪,字景濂,世人給宋濂起了許多別號如玄真道士、玄真子。屬於文人墨客的這一類,雖然沒有和朱元璋一同在戰場上廝殺,不是那種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勇猛之人,但絲毫不影響太祖對其極高的評價,“開國文臣之首”的榮譽不是白給的,想來明朝初期,哪來的什麼文學家思想家,光顧着打仗都來不及,如何靜下心來,分析明朝政權,洞悉民生,研究思想,著書開課,傳播言論。沒錯這種宣揚思想的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適合明初這種動盪的政治局勢的。
宋學士文集
宋濂對於佛教、道教兩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提出理天下,認為萬物的運行是有一定規矩的,這種唯心主義的思想在當時確是一種極大的突破,一種對舊觀念極大的顛覆。對宋明心學的繼承,加之對佛教文化的理解,宋濂開始發佈自己的著作。時下正是明初開國盛世,這也造就了宋濂的文章風格醇厚飄逸,宋濂的作品被統一收錄在《宋學士文集》中,文章中大篇幅的宣傳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為後人研究明初政治局勢提供了理論依據。
作為明初的開國文臣,宋濂特別喜愛收藏書籍,元末戰亂,宋濂還在老家浦江的時候,就開始從事有關書籍收藏的工作,因為戰亂,許多官私藏書都遭到了嚴重損毀,然而宋濂早已坐擁書城。真可謂“的卷是藏書之富,應首推宋濂”。
宋濂心思縝密,從不讓宮中小人抓住把柄,時刻保持謙遜之心是宋濂一生受用的法寶,朱元璋的詢問,就算是軍事,宋濂也一一作答,毫無半點掩藏。這份誠實和忠勤給朱元璋在處理政務、或是解決國家問題都提供了幫助。不愧為明朝第一文官。
宋濂求學
《宋濂求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講的是明初的開國功臣宋濂向別人借書後,每次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書還到主人手中的故事,書的主人看到宋濂能按時還書,信守諾言,就特別放心,並且都樂意將自家的書籍借給宋濂看。
宋濂小時候在寒冬中裹着被子學習
宋濂有一個好習慣,這也許是他家境貧寒才鍛煉出來的好品質,看到一本好書,宋濂都會將他抄寫下來,因為書不是自己的,但又想要反覆品讀書中意境,要是遇到時間來不及,或者書的內容是在太多,宋濂會選擇連夜抄書,而且也許是受文人墨客的影響,宋濂對書的保護也格外用心,每一本借來的書宋濂都用紙張包好,以免弄髒,和大多數人人不同的是,宋濂從來不會摺疊紙張,更沒有在別人的書上做記號的壞習慣,每一本書都整理的十分平整,並做到有借有還。宋濂的求學道路非常坎坷,家境清貧的他不能和同齡人一樣受到應得的教育,宋濂往往要徒步好久來到外村的私塾上課學習,請教老師。因為想要聽到更博學的老師的授課,宋濂往往會不遠千里,來到老師家中詢問諮詢,遇到德高望重的前輩,宋濂更是掩蓋不住內心對於知識的渴求,就算遇到別人的斥責,宋濂卻不退步,待到風輕雲淡,宋濂又開始自己的求學之路。宋濂每次外出求師,總是揹着書本,獨自行走在冷風中,仍憑風雪在臉上肆虐,往往是四肢被凍到僵硬,來到旅舍要服侍的人用熱水和棉被才能讓身體暖和起來,這樣超越常人的意志力才讓宋濂在求學路上收穫的比別人多,也為後來參與政治打下了優良的基礎。
宋濂誠實
宋濂為人誠實,這是及其高貴的品質,歷史上許多官員表裏不一,在皇帝面前一套,背後一套,拉幫結派不成體統,宋濂並不是這樣的人。
素以誠實著稱的宋濂
或許是自幼受到的教育不同,宋濂喜歡追問,向老師請教的時候不會有半點膽怯,往往能學到比別人多的東西,加上自己的刻苦研究,宋濂有自己的一套應對官場生活的辦法,也就是凡事都不弄虛作假,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
宋濂的誠實主要表現在兩個地方,一是從不隱瞞自己做過的事,宋濂深知作為朝中大臣,不能經常飲酒,但是客人的邀請往往難以拒絕,在一次酒宴後,宋濂被朱元璋召去問話,在被問到昨日都做了哪些事的時候,自作聰明的一些大臣會編個謊話來搪塞過去,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朱元璋真正看中的是什麼。宋濂不一樣,他如實回答,自己昨日和哪些賓客一同喝酒,吃了那些菜,這一誠實的品質另朱元璋大為欣賞,原來,朱元璋早就安排了眼線在宋濂身邊,就是為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這番問話也是精心設計好的。要是遇到不誠實的大臣,朱元璋表面不説,心裏已經給他判了一道罪,但是因為宋濂的誠信,朱元璋雖然也不輕易表露出來,但是已經給宋濂加分,並加強對他的信任度。
朝中政事,最忌諱的是相互不坦率,有所保留你,這樣不能平天下何來治國。宋濂的學識正好彌補了這一點,誠實待人,誠實侍君這是一代老臣交給後世每個人的。
明史宋濂傳
宋濂傳是描述宋濂一生的一篇文章,宋濂字景濂,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曾經被朱元璋譽為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畫像
宋濂小的時候身體弱,家境貧寒,但是宋濂非常好學,號稱“神童”。元朝末期的時候宋濂向朝廷辭命,修道著書。明初的時候受到朱元璋的禮聘,被尊為“五經”師,專門負責給太子將經。
洪武十年的時候宋濂選擇告老還鄉,但是因為孫子宋慎的命案被流放到茂州,在途中去世,明武宗的時候追諡他為宋文憲。
宋濂和劉基都是因為散文創作聞名於世的,被稱為一代之宗,他的散文質樸簡潔,或者雍容典雅。宋濂推崇台閣文學,他的台閣體成為後人文學創作的典範,他的作品被收錄在《宋學士文集中》。
宋濂對於佛教、道教都有研究,宋濂認為,天下的有道德的人,都是因為他們能識心,能明心,宋濂曾談到要格物致知,但是沒有説明具體方法和怎麼實現,所以説宋濂的思想有朱學、陸學的影子,還有部分收到佛學的影響。
在文學著作上,宋濂強調辭達,注意通變,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而且又很高的藝術功底,為後世很多人樹立了典範。
明朝建國後,朝廷的很多禮樂制度,都是宋濂制定的,宋濂因為官位很高,有正趕上明朝初年的開國盛世,他的文風醇厚飄逸,文中較多的篇幅是歌頌封建統治。另外宋濂因為受到佛教、道教的思想,作品中也會時不時流露出消沉、悲傷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