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Turk)是6世紀初崛起於阿爾泰山西南麓的一個強大的遊牧部落結合名稱。突厥人最早居住在準噶爾盆地以北,後來又遷移到吐魯番盆地西北的博格多山麓。5世紀中葉,柔然汗國的勢力曾到達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北部,突厥族人不得不受柔然汗國的役屬,並被迫遷居到阿爾泰山的西南麓。
突厥人原來居住過的博格多山山麓,和龜茲(今新疆庫車)鄰近。龜茲城邦是以鍛鐵馳名的,《水經注》説:“龜茲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煤),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可見這一地區是塔里木盆地的冶鐵中心。
突厥人由於和龜茲人接觸頻繁,不僅學會了鍛冶技術,而且湧現出不少出色的鐵工來。他們在遷居阿爾泰山西南麓以後,受到柔然汗國的役屬,便經常用鍛鐵生產武器為柔然汗庭服務。
從5世紀90年代起,由於高車部族不能忍受柔然汗國的殘暴統治而西遷,柔然汗國的勢力大大削弱下來,突厥人也在這時逐漸擺脱柔然汗庭的束縛。他們開始以牲畜和手工業產品同西域各城邦進行貿易,並派遣使者到西魏塞上市繒絮,表示通好之意。
西魏相宇文泰也在大統十一年(545年)派遣使者前往突厥。突厥人熱烈歡迎中原使者的到來,“皆相慶曰:‘今大國使至,我國將興也。’”到了第二年,突厥汗阿史那土門又派遣使者來中原贈送方物,自此,突厥和中原地區經濟文化聯繫更加密切了。這種聯繫的加強,對突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起重要作用的。就在西魏大統十二年,突厥主阿史那土門率領部眾,打敗併合並了貝加爾湖以南、天山以北的高車部落五萬落(一落約十口左右),力量更是壯大,開始對柔然汗庭宣佈獨立。西魏在大統十七年(551年)以長樂公主嫁給突厥主阿史那土門。
突厥疆域圖
明年,土門出兵擊敗柔然,柔然主阿那瓌自殺。土門遂自稱伊利可汗,號其妻為可賀敦。伊利可汗死,子科羅立,號乙息記可汗。科羅死,弟俟斤立,號木杆可汗。到木杆可汗在位時,突厥汗國勢力更加發展,在俟斤繼承汗位的第二年,就徹底消滅了柔然汗國的殘餘勢力,從此突厥人代替了柔然人做了蒙古草原的主人。
其後突厥汗又“東走契丹,北並契骨(也譯作堅昆,今譯吉爾吉斯),威服塞外諸國”。這時突厥汗國的版圖,東起大興安嶺,西至撒馬爾罕和布拉哈的鐵門,南自沙漠以北,北包貝加爾湖,東西萬里,南北六千里。大汗的牙帳,設於鄂爾渾河畔的于都斤山(杭愛山的支脈)。到了天嘉四年(563年),突厥又與波斯薩桑王朝合謀,擊滅了累世與柔然汗為姻親的中亞嚈噠汗國,更拓地至罽賓(今克什米爾),突厥至此已成為東北亞強大的國家。
突厥人遠征西域,擊滅嚈噠汗國的軍事首腦是木杆可汗的叔父室點密。室點密“統領十大首領,有兵十萬眾,往平西域諸胡國,自為可汗,號十姓部落,世統其眾”。這就是西突厥分藩的開始。但這時西突厥最高領袖,還只是突厥大汗下的西面可汗,並沒有擺脱東突厥大汗而完全獨立,因此他在“本藩為莫賀咄葉護”,而不用可汗的稱號。
室點密控制西域各地以後,因“絲路”有時不能直達東羅馬,室點密先後派遣使者往見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查士丁尼二世也先後派遣使臣到室點密處報聘,並訂立通商條款,由此中國的絲絹通過中亞“絲路”,盛銷東羅馬各地。這對中西經濟文化交流起了促進作用,而突厥汗和突厥貴族也在壟斷國際貿易方面,獲得巨大利潤。
突厥人和以前的匈奴人、柔然人一樣,過着遊牧生活。他們“被髮左衽,食肉飲酪,身衣裘褐”,“穹廬氈帳,隨水草遷徙,以畜牧射獵為務”。“雖移徙無常,而各有地分。”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因此他們有自己祖先是狼種的神話傳説。“牙門建狼頭素。”“旗素之上,施金狼頭。侍衞之士,謂之附離。”“附離”在突厥語中就是狼的意思。
突厥文字母
貴族和大小牧主組成貴族會議,貴族會議有權決定和戰、汗位的繼承以及其他重要事務。在突厥汗國初建立時,突厥族內部階級分化還不怎樣劇烈,本族自由民階層是構成突厥軍隊的基本核心。但崛起於金山之陽的突厥人,本族人數不多。和突厥同一語系的高車(鐵勒或敕勒)人,既是突厥人的近屬,又是草原上人數最多的一個部族,突厥貴族把高車征服以後,就必然會利用高車人來補充自己的軍隊,“東西征討,皆資其用,以制北荒”。所以被突厥汗所征服的高車諸部落,也是構成突厥汗國軍隊的一支重要力量。
突厥的“刑法:反叛、殺人及奸人之婦、盜馬絆者,皆死;奸人女者,即以其女妻之;鬥傷人者,隨輕重輸物;盜馬及雜物者,各十餘倍徵之”。突厥汗國“家法殘忍”,被征服部落的人民如果起而反抗,不是被屠殺,便是被役使為奴隸。突厥族人民如果觸犯統治者的特權,也要遭到“為奴為婢”的懲罰。
突厥族社會的氏族殘餘是很嚴重的,在婚姻關係上,還保存着“父兄叔伯死者,子弟及侄等妻其後母、世叔母及嫂”這一風俗習慣。在王權的氏族傳統中,兄弟輪替繼承汗位的這一習慣,也還作為合法的存在。這在東突厥和西突厥汗位的繼承上,可以獲得確切的證實。
突厥自木杆可汗起,“其國富強”,“彎弓數十萬,別處於代(代郡,此指大同市)、陰(陰山,此指大青山),南向以臨周、齊,二國莫之能抗,爭請盟好”,“以為外援”。由於突厥汗和西魏相宇文泰通好較早,因此北周在宇文護當權時爭取與突厥聯軍進攻北齊的行動,能夠實現。
保定三年(563年),突厥木杆可汗集結了精騎十萬,會合北周大將楊忠(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所率的騎兵一萬,進攻北齊的重鎮晉陽。保定五年,木杆可汗又把女兒嫁給北周武帝做皇后。木杆可汗死,弟他缽可汗繼位。北周既與突厥和親,每年送給突厥增絮、錦彩十萬段,突厥也經常以名馬饋贈北周,每次有馬萬匹之多。“突厥在京師(長安)者,又待以優禮、衣錦食肉者,常以千數。
突厥人
齊人懼其寇掠,亦傾府藏以給之”。隋文帝后來在聲討突厥的詔文中也説:“往者周、齊抗衡,分割諸夏,突厥之虜,俱通二國。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齊人西虞,懼周交之厚。各謂虜意輕重,國遂安危。非徒並有大敵之憂,思減一邊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往來,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
這樣就使突厥可汗更加驕橫,他缽可汗甚至對他的臣下説:“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
北周滅了北齊,統一了中原,北齊的宗室范陽王高紹義(北齊文宣帝高洋子)從馬邑城(今山西朔州)逃奔到突厥可汗那裏去。他缽可汗為了利用中原分裂的局面,奴役漢族人民,勒索財物,自然是不喜歡中原重新統一的。於是立高紹義為齊帝,收容北齊的殘餘勢力,並於北周宣帝宣政元年(578年)和高紹義聯軍入侵幽州(治薊,今北京市西南)。
這年冬天,他缽可汗還出兵圍攻酒泉。當地的軍民奮勇抵抗,他們點燃玉門的石脂(石油原油)焚燒突厥的攻城工具(撞車之類,大都是木製的),突厥才被迫退走。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利用石油擊敗敵人。
他缽可汗病死,他缽可汗兄乙息記可汗之子攝圖立,稱沙缽略可汗。沙缽略可汗請與北周和親,靜帝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以趙王宇文招(武帝弟)女千金公主嫁與沙缽略可汗為可賀敦(可汗妻),沙缽略可汗也把高紹義送往北周,表示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