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孩子的智商先天因素影響佔比40%,後天培育的影響佔比60%。

除開那些"生而知之",生下來智商就高達150以上的孩子外。一般的孩子,只要出生智力水平正常,都有機會在後天努力中,變得出色和聰明。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記憶大師的表演,一分鐘記一副撲克牌的順序、一瞬間記住30個單詞等等。

看得家長嘆為觀止,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擁有類似的能力,那考清華還不是手拿把攥?

但我要告訴你,很多這些記憶大師,都是半路出家,3個月就練成了,家長們怎麼想?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這裏不是要家長帶孩子去學最強記憶方法,而是為了佐證,大腦是可以訓練的,而且效果驚人。

為了研究後天因素對智力的影響,哈佛進行了一場跨度長達75年的實驗,結果讓人驚訝。

讓孩子更聰明的,居然是這麼一件小事

哈佛的研究員也很好奇,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鈍?

於是開啓了一個叫做"Grand Study"的研究,橫跨75年,是世界上最長的長期試驗。

該實驗還在曾任斯坦福大學新生學院院長的Julie Lythcott,與一次TED演講中被引用。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這項研究下來,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卻令人驚奇的答案,擺在大家面前,令人感慨:

那些聰明的、成功的人,在孩提時,被要求做家務。

比如豪門洛克菲勒家族,有一條家訓:孩子們的零用錢,要用做家務來換取。

曾經因《爸爸去哪兒》紅極一時的童星森蝶,是田亮的千金,她除了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長相甜美之外。

最讓大家喜歡的,是她在節目中,積極主動地幫家人做家務,甚至會幫田亮洗襪子。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不出所料,森蝶各方面都很出色,成績好、體育好、興趣愛好廣泛。

這也與家長的刻意培養分不開。

做家務這件小事,在普通家庭裏,有着很深刻的含義。

但偏偏很多家庭,把孩子當小祖宗供着,錯過了這件簡單又對孩子幫助巨大的小事。

孩子越長越笨,反而怪起孩子不聰明,甚至埋怨配偶智商不夠,影響孩子的基因。

做家務在孩子發展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第一,刺激主觀意識

主動,是學習的重要條件,學習是變聰明的基礎。而做家務,恰恰是培養主動性的要點。想想看,家裏一團亂,但孩子視若無睹,主動性從何談起?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第二,參與社會實踐的良好過渡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眼力勁兒",與人相處的時候,有着強大的共情力,知道"眼力勁兒",會讓更多的人喜歡,更容易擴展人脈。而做家務,會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出"我可以為集體付出"的意識,進而思考和感受他人的需求。這樣的人,人緣特別好。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第三,和父母一同參與家務,親子關係更上層樓

親子關係是一般家庭的困擾,多少人擔心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生怕孩子來個説走就走的不知所蹤?但如何維護好親子關係,父母大都想不到,其實可以一起做家務。父母拖地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擦桌子,又或者讓孩子安排整個家務流程,既鍛鍊孩子的指揮統籌能力,又促進了一家人的和睦。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人,想要成功,一個安寧穩定的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這個家如果由他親自參與打掃,會讓他更有成就感。

哈佛用了75年,研究了無數家庭,發現的秘密,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可是,"小祖宗"們被家人養得越來越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妄想這樣的孩子,會更有空間、動力學習,豈不是痴人説夢。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你贊成孩子做家務嗎?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3 字。

轉載請註明: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