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漢文帝沒殺薄昭,薄昭是被“為難”死的。
薄昭是擁立外甥劉恆登基的重要人物,但就是這樣的關係和功績,薄昭最後還是無奈自殺身亡。
在後世人眼中,漢文帝劉恆一直是仁政的代表,手段温和,但為何最親近之人卻在他面前死去?難不成是他逼迫自己的舅舅薄昭自盡?薄昭之死,究竟是君的問題,還是臣的問題?
乾脆打開薄家的歷史來看看緣由。
秦末薄家,最早崛起是靠着魏王魏豹。
薄姬和薄昭的母親出身很好,是魏國的宗室之後,但可惜的她只是一個女子。而薄姬的父親則是吳地之人,可惜的是,他和薄姬之母魏氏生下薄姬,屬於私通,如此一來,薄姬的地位就不高了,而薄姬的弟弟薄昭的生父沒有記載,未必和薄姬是同父姐弟。
不過兩人雖然不是同父姐弟,因為家境一般,沒有讓弟弟生出對姐姐的不屑感受,沒有那種桀驁的情緒,而且薄昭不僅不敢不屑於薄姬,他還要依靠姐姐。
因為薄姬之母是魏氏族人,而在漢代,家族內聯姻的情況非常常見,或許是因為薄姬貌美非常,薄姬直接成為了魏豹的妻子。魏豹就是後來秦末的魏政權統治者,就這樣,薄氏姐弟就是這樣變得身份高貴了起來。
除了成為魏豹妻子以外,薄姬的母親還專門找到西漢初著名的“女卜師”許負給薄姬看面相,許負一向看人很準,劉邦後來還給許負封侯了。許負定言,説這個薄姬有着天子母親的面相。魏豹一聽到這個事情,開心極了,薄姬是天子母親,那麼他不就是天子父親嗎,當時天下羣雄競逐,這不就意味着魏豹有機會一統天下嘛。
於是魏豹加重了對薄家的照顧。
可人算不如天算,魏豹只猜到了女主角是薄姬,卻不知道男主角不是自己。直到魏豹死亡,薄姬都沒有和他生下孩子,而薄姬,就這樣兜兜轉轉,竟然成為了皇帝的小妾,這個皇帝就是漢高祖劉邦。
本來薄姬不受寵,但經過兩個後宮的幫助,薄姬被劉邦寵幸了一次,竟然就這樣懷上了龍種,這個孩子就是劉恆。因為有了皇子,薄家在西漢朝才算穩定下來,不過自從劉恆出生後,薄姬又被冷落了,這個時候自然也不可能替薄昭謀得什麼好的官職,不過薄家就是因為在這一階段的“不起眼”,竟然讓薄家渡過了危險期,最後成了人生贏家。
在鎮壓了英布叛亂後,劉邦駕崩。
劉邦死後,呂后大肆掃蕩後宮,其中最慘的是受盡劉邦寵愛的戚夫人,而薄姬因為被劉邦冷落,被呂后放過。彼時劉恆被封為代王,呂后讓劉恆去封地當王爺,也允許他把自己的母親帶在身邊,一起帶去的,還有劉恆的舅舅薄昭。
因為劉邦的不寵愛,劉恆一家得以被善待。
而那個被寵愛的劉如意母子,則是下場極其慘烈,就連漢惠帝都因為呂后虐殺戚夫人而造成心神崩潰,最終早逝。
呂后掌控朝政十五年的時間裏,在朝堂大開殺戒,又大量提拔自己呂家的人,一時之間,皇宮裏人人自危,而劉恆一家在代地安安靜靜,沒有參與這一系列鬥爭,劉恆和薄家姐弟的命運第二個轉折點,就是呂后逝世。
公元前180年,呂后逝世,她的逝世,又引起了老臣們的清算,呂后當年怎麼清理劉家人,周勃和陳平兩位大臣又清理呂家人,史稱“剿滅諸呂”,諸呂被清,又因為呂后混亂朝綱,預備的天子不可以用了,陳平和周勃等人只能考慮新的天子。
而除了剿滅了諸呂之外,這羣老臣更加地狠,直接把劉邦的嫡孫全部定為“不是漢惠帝的兒子”,於是全部殺害,如此一來,劉邦的嫡傳一脈就不用不考慮了。
本來劉恆沒怎麼被注意到,之所以劉恆能當上天子,全在於他爭取了。或許是劉恆的主意,也可能是薄姬的主意,聽説大臣們有意立劉恆為帝,於是劉恆讓薄昭進京和陳平等人交涉。其實交涉的內容很簡單,劉恆一脈勢力單薄,可以説幾乎沒有勢力,而薄姬一直不受寵,也不會是第二個呂雉,劉恆當皇帝,好控制。
薄昭肯定是費心費力的了,不然的話,劉恆不可能這麼感謝他。雖然史書只是一筆帶過,説薄昭和大臣們會晤之後,劉恆便來到了都城登基,可皇位又不是蘿蔔,講講價就能拍板的。
公元前180年末,劉恆最終放下心來登基,成為皇位的勝出者。
為了感謝舅舅,劉恆給薄昭封了侯。劉恆將母親薄姬尊為太后,薄姬可算是人生大贏家,還是那種她自己都意想不到那種,薄家一下子成為了天下貴族。雖然有着呂家外戚勢力干政的故事在前,但因為沒有人可以信任,劉恆只能重用舅舅,最重要的是,這麼多年生活中,劉恆和他舅舅的關係是真的好。
但這世界上什麼最可怕?
一是時間,二是權力。
當時間覆蓋在權力之上,它們混為一體,那麼一切都會改變。
這句話,對於薄昭來説是這樣,對於劉恆來説,也是這樣。
因為給了薄昭權力,薄昭無奈也沉迷其中。仗着自己姐姐是太后,外甥是皇帝,薄昭已經成為了權臣,雖然沒有呂后那麼瘋狂,但儼然一個減弱版的呂氏。
例如公元前176年,周勃下獄之事,竟然能夠以賄賂薄昭的方式,讓薄太后逼着漢文帝低頭認錯,從而釋放了周勃。
雖然周勃是冤枉的,可是這種處理方式,讓漢文帝肯定心生不滿,因為這就是外戚對皇權的干擾了。
隨着漢文帝的放任,薄昭逐漸迷失自我,薄昭干擾朝政,結黨營私,因為史料記載不夠詳細,但是用後世的某一個人物來做代入的話,那麼薄昭就真的成為了西漢文帝朝的“楊國忠”。也不知道漢文帝的放任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薄昭越來越瘋狂,最後還殺害朝廷官員,這已經是犯了死罪。
但漢文帝能夠直接動薄昭嗎?
顯然不能。
漢文帝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處理薄昭,因為薄昭是他舅舅,他只是想讓薄昭不要再亂干政,可是殺死薄昭,漢文帝到底是不忍心的。而且即便他忍心,薄太后一定會為此和漢文帝鬧翻,因為薄昭是薄太后很重視的弟弟,也是她有一定程度的“垂簾聽政”權力的代表人物。
於是漢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薄昭和大臣們坐下來喝酒,邊喝酒,邊和薄昭提起殺害朝廷大臣的事情,也讓薄昭回憶自己的所作所為,為的就是引起薄昭自己心裏的愧疚,讓他覺得對不起外甥,自殺謝罪。
其實漢文帝能想出讓薄昭“迷途知返”的方法,也説明了薄昭本身可能不是那麼壞,漢文帝才給了他這麼寬鬆的機會,這就意味着他起碼都還有“迷途知返”的可能性。
可是薄昭拒絕了,薄昭不傻,或許心裏也有糾結,但是權力讓他不願意自殺。薄昭的拒絕,其實才是最終的根源,因為他反抗了天子,就意味着以後可能會有造反的風險。於是漢文帝出狠招了,他讓大臣們“哭喪”,哭的對象正是薄昭。
西漢時期,大臣們的意見很重要,甚至能決定皇帝幹什麼或者不幹什麼,其實讓大臣們哭喪,為的就是讓薄昭內心絕望,知道沒人幫他,這一招建立了奇效,薄昭最終還是自殺了,所以薄昭嚴格來講不是漢文帝所殺的,但有着很直接的關係。
薄昭雖然是薄太后的弟弟,是天子之舅,可是屢次犯忌,這種問題即便是薄太后也不好干涉。讓弟弟繼續,那麼兒子的江山就沒了,殺了弟弟,那也於心不忍。所以漢文帝想方設法薄昭自殺,這是對於大家最好的處理方式。
而薄昭,只能説他是一個外戚的悲劇,有着外戚的缺點,但可惜自己的能力也不行,最終吞噬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