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荀子.議兵》中的這句話點名了戰國四大強軍中的兩位。相較於“秦之鋭士”、“趙之精騎”,魏武卒主要活躍於戰國中前期。陰晉之戰,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以五萬兵力狂虐秦軍五十萬大軍,以少勝多,一戰成名。證明了吳起關於“兵不在多,而在治”的論述。
▲魏武卒
然而如此強兵,到了戰國中後期卻日益衰落,被齊、秦等國連番打擊,最終退出了戰國爭霸的戰場,這是為何?關於魏武卒衰落的分析,需要從這一兵種的崛起因素和特色分析。
※ 魏武卒強大的基石?※
春秋戰國之交,中原地緣格局出現劇烈變動,曾經稱霸中原百餘年的霸主晉國,解體了。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從中誕生的魏國實力相對弱小,但國內守舊勢力也很薄弱。因此魏文候開始大力招賢納士,並任用李悝為相,拉開了變法圖強的序幕。李悝變法是先秦時期第一次全國性的徹底變革,其深化程度遠超春秋時期的百里奚改革和管仲改革。此後的吳起變法、商鞅變法均以李悝變法作為藍本實施的。
▲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同樣涉及到軍隊制度的改革,通過擇優選拔模式,根據士卒不同的特點分別編入不同的隊伍,以此發揮出最大的作戰優勢,這便是“武卒制”的由來。到了吳起主持軍務的時候,又進一步組建了精鋭武卒部隊,並通過永久性的土地獎勵和社會地位來調動士卒的忠誠度和戰鬥力。戰國初年,魏國佔據河洛平原大量耕地,地多人少,完全可以供給充足的魏武卒部隊,具備先天條件的優勢,這保障了魏武卒體系的正常運轉。
※ 魏武卒的戰績和特色?※
吳起改革軍制之後,以土地獎勵和加官進爵的方式激勵魏武卒,實質上是府兵制的模式,對土地有着極大的依賴。在古代農耕社會,土地是人們安身立命之本,這刺激了大量魏國士卒對加入精鋭武卒部隊的嚮往。然而魏武卒的選拔要求極高,並不是每一位魏國士卒都能達到標準的。
▲魏武卒士兵裝束
在對魏武卒的選拔和訓練中,吳起要求他們必須身穿全副甲冑(頭戴鐵盔、身穿三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執12石的弩(約今720斤),背50支箭,同時還要拿長兵器戈和短兵器劍,攜帶3日口糧,日行200裏。魏武卒基本上屬於特種部隊的標準,而正因如此,這支部隊對統兵將領的素質要求同樣很高。精兵強將之下,魏武卒在吳起統帥之下,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為魏國開創了一番雄圖霸業。
※ 冷兵器時代影響軍事實力的因素?※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諸侯為了爭霸必須提高自身軍事實力,而提升軍隊作戰能力的因素大致6種。
①、廣招兵馬,擴大軍隊規模;
②、提升裝備,進行技術革新;
③、加強訓練,增強士卒素質;
④、戰場磨礪,積累戰鬥經驗;
⑤、選賢舉能,任命擅長指揮的統帥和猛將;
⑥、建立穩定的後勤補給。
▲吳起統兵,所向披靡
魏武卒在戰國前期佔據了除廣招兵馬之外的所有因素,焉能不所向披靡!
※ 魏武卒衰落的經過?※
魏武卒的衰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隨着戰國中期魏國的一系列內政外交失誤和鄰國崛起一同演變的。由於培養一個魏武卒的成本過高,隨着一代代老輩士卒的退下和新生代魏武卒的接替,魏國需要供養的魏武卒羣體日益龐大,嚴重消耗了魏國的耕地數量和經濟潛力,難以為繼。即便是戰死的魏武卒,在入選之後就已經確定了土地和爵位等福利永久有效,所以從一開始,魏武卒就需要通過不停的征伐,去開拓更多的土地來維繫魏國軍功體制的運轉。
▲魏攻秦河西之戰
吳起統帥魏武卒之時,就曾連連征戰,相繼擊敗了齊國和秦國,並攫取秦國河西之地。然而高頻率的戰爭,使得魏武卒戰損比例過高,新老魏武卒混雜一起,越到後期越容易出現配合不嫺熟、士族的作戰能力和經驗參差不齊的情況,極大的影響了部隊整理戰鬥力的發揮。另外,隨着魏國朝局的變化,吳起後來離開了魏國,這對魏武卒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並未徹底削弱其自身實力。然而伴隨魏國內政動盪同時進行的還有外交上的失誤,魏國為了解決新徵土地多為飛地的狀況,改變了依託三晉稱霸的國策,轉而開始蠶食身邊的趙國和韓國,引發三晉同盟破碎,給了齊國可乘之機。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魏國朝堂已經無法容納龐涓和孫臏兩位大才了。最終孫臏為齊國效力,在馬陵、桂陵之戰中擊敗了龐涓,魏武卒遭受到一定損失。
▲戰國初期魏國多飛地
龐涓的失敗對魏武卒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由於土地資源有限,戰損巨大的魏武卒補兵困難。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列國相繼效仿當年魏文候一樣招賢納士,魏國人才出現凋零跡象。此後秦國經歷商鞅變法之後,軍制上在魏武卒的基礎上進行了革新,即需要通過戰場軍功(魏武卒是經過嚴格選拔之後,即可享受福利),通過軍功爵制度獲取世襲爵位,這便是秦鋭士。魏國廣袤的平原地形,在齊秦相繼崛起之後,成為敵軍馳騁的戰場,國土面積日益萎縮,不僅無力維持魏武卒特種部隊的運轉,甚至就連普通部隊的後勤補給都開始出現問題了。至此,魏武卒徹底衰落下去了。
▲魏軍兵敗
綜上所述,魏武卒是在戰國初期,羣雄實力不足的情況下,魏國憑藉優越的土地優勢和較小的變法阻力,通過變法圖強、勵精圖治之下組建成軍並馳騁沙場的。然而,隨着列國紛紛變法圖強和魏國內政外交的短視和日趨僵化,最終魏武卒喪失了諸多優勢。甚至就連原本是魏國稱霸憑仗的地理優勢,也演變成了“四戰之地”的困境,遭到周邊強國的反覆欺凌。
通過魏武卒的崛起和衰落,我們可以發現開明、有遠見的政策有助於事業的發展。而一個國家的政治日趨保守、淪為趨逐眼前利益之時,即便手握強軍也不會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