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砥平裏是朝鮮中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整個村莊也沒有幾户人家,然而1951年2月3日的砥平裏卻忽然熱鬧起來,因為大批的聯合國軍進駐到了這個小村莊,計有美第2師第23團、法國營、1個105毫米榴彈炮兵營、1個坦克中隊、1個155毫米榴彈炮兵連、1個高射炮連,共6000餘人,有榴彈炮24門、坦克21輛和迫擊炮51門。
其時正是抗美援朝第4次戰役的第一階段,中朝聯軍在西線採取運動防禦的方式,層層阻擊聯合國軍的進攻,同時準備在東線實施反擊作戰,反擊作戰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橫城,一是砥平裏。
1951年2月至13日凌晨,橫城反擊作戰結束,志願軍全殲南朝鮮第8師3個團、美第2師1個營、美軍和南朝鮮軍4個炮兵營,另殲南朝鮮第3、第5師各一部,共殲敵1.2萬餘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攜橫城戰役勝利的威勢,決定於1951年2月13日17時發起砥平裏戰鬥。志願軍本以為會很快消滅砥平裏之敵,然而沒想到砥平裏卻是一塊硬骨頭。
一是砥平裏工事牢固。聯合國軍自1951年2月3日佔領該地區後,以村莊為中心,已構築環形防禦地,並有設防要點。兵力部署除團部保留1個連、各營保留1個排為預備隊外,其餘全部兵力均部署在第一線,且以坦克配置在第一線的外圍。
二是砥平裏守敵較強,而我方情報有誤。志願軍當時估計砥平裏的守敵為4個營,而實際上是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又1個炮兵連、1個高炮連和1個坦克中隊,總兵力達到6000餘人,火力和工事均較強。
三是志願軍以為砥平裏之敵可能會南逃,所以必須儘快發起攻擊。應該説志願軍的判斷有一定的道理,砥平裏之敵有南逃的企圖。因為在1951年2月13日,砥平裏之敵確曾動搖,美第23團團長和美第10軍軍長均曾建議在砥平裏的美第23團等部於14日開始撤退,但李奇微認為:放棄砥平裏勢必使西面的美第9軍右翼暴露,面臨威脅。如果美第9軍遭受攻擊,不僅使正在進行的進攻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招致全線龜裂,同時喪失反擊的重要據點。他的結論是:
“敵軍為這次攻勢的成功,攻佔砥平裏是絕對必要的。因此,我軍無論如何要確保砥平裏。”
於是李奇微當即下達了死守砥平裏的作戰命令。其要點是:美第10軍以位於文幕裏的美第2師第38團增援砥平裏的第23團;美第9軍將右翼南朝鮮第6師和英第27旅向砥平裏和文幕裏之間轉移,封閉美第10軍前面的間隙。如此,美第23團只好決心死守砥平裏。
1951年2月13日下午17時,志願軍開始攻擊砥平裏,雖然當晚攻擊部隊6個團大約10000餘人,但只有3個炮兵連支援作戰,每門炮只20~30發炮彈,將砥平裏之敵全面包圍,次日晨,第39軍第115師2個團也加入戰鬥,後來又陸續有其他加入戰鬥。由於砥平裏之敵防禦工事較堅固,火力強,平均每門炮發射炮彈250餘發。而志願軍攻擊兵力、火力均弱,雖壓縮了砥平裏之敵的防守範圍,殲其一部,並擊傷美第23團團長,但未能將砥平裏之敵根本打動。
14日美軍出動飛機,對砥平裏外圍的志願軍陣地進行猛烈轟炸掃射。同時,聯合國軍開始調集重兵支援砥平裏,鄧華決心在敵軍支援部隊到達前殲滅砥平裏之敵,然而志願軍攻擊了3天仍然拿不下砥平裏,無奈之下,鄧華決定撤圍砥平裏。
當砥平裏失利的消息傳回志願軍總部,彭德懷勃然大怒:“4個師打不下1個團,這是怎麼搞的?給我查!”
彭德懷確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指揮員,不管打勝仗還是敗仗,他都要求搞清楚情況,勝了是怎麼勝的,敗了是怎麼敗的,這樣才可以打一仗進一步。彭德懷這麼做就是要查明砥平裏失利的原因。
彭德懷下令嚴查後,還真的查出了問題,第42軍參加圍攻的部隊晚到了一天。志願軍司令部命令第42軍部隊1951年2月12日出動,因2字寫得比較潦草,帶了一個小小的尾巴,機要員在譯成密碼時,將2字譯成了3字,所以42軍的部隊13日才出發,晚到了一天。彭德懷氣憤之下要槍斃機要員,不過被部下攔住了。但是機要員捱了一個記大過處分。
其實砥平裏戰鬥失利從客觀上看,志願軍連續經過三次戰役,部隊相當疲勞,兵員消耗很大,有些部隊傷了元氣,第三次戰役後由休整被迫轉入應戰,各方面的準備均不充分,物資彈藥供應不上,攻擊火力弱,火炮少彈藥不足,碰到“硬骨頭”啃不動。鄧華後來檢討説:
沒有足夠的炮火,僅靠步兵是不可能完成攻堅任務的。
從主觀上看,志願軍有輕敵思想。由於橫城以北戰鬥的迅速勝利,使志願軍領導層認為原州、砥平裏等處之敵可能逃跑,為了抓住原州之敵,必須趕快打掉砥平裏之敵,從而倉促投入戰鬥。不僅對砥平裏的敵軍情報沒有搞清楚,而且組織進攻也比較混亂。
由於砥平裏戰鬥打得非常倉促,進攻前未進行充分準備和周密組織,攻擊部隊的建制較亂,4個師分屬3個軍的建制,並且主攻部隊的戰鬥力多屬二等、三等的團,有的在前幾次戰役中受過較重的創傷,未恢復元氣。
而且砥平裏戰鬥的作戰思想和戰術不當。志願軍以為用第39軍主力從南面一抄,以第119師從北面一壓,南北夾攻就可將敵殲滅。用一般的野戰指導方法和戰術,沒有打攻堅戰的準備和戰術。攻擊部署缺乏重點,兵力分散,一個團打一面。先到的先打,後到的後打,攻擊次數不少,戰果不大,反遭失利。
不過志願軍的勇敢也令美軍感到害怕,美軍回憶:
在地面密集的炮火和各種火器編織的密不透風的封鎖下,大批中國士兵一波一波地進攻、潮水般的湧來,在照明彈慘白的光芒中,他們踏着前面士兵的屍體毫無畏懼地向前衝,他們義無反顧,毫不退縮。
砥平裏戰鬥的失利引起了彭德懷的警覺,志願軍也進行了認真地總結:對現代化裝備、工事堅固之敵據點的進攻,戰前必須有詳細偵察,對敵情、地形、工事確切瞭解,充分準備,選好突破口,集中絕對的優勢兵力、炮火,實施重點突破,特別要組織好火力和諸兵種的協同作戰。平分兵力,火力分散,倉促進攻,不能奏效。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曾在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