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鄉村閲讀更深處漫溯

美麗鄉村不僅美在天藍水綠,草嫩芽黃,更美在琅琅書聲,校園書香;安徽省潁上縣教育人十年磨一劍,圍繞“把學生吸引到優質閲讀上來”課題,用他們的堅守與探索,用閲讀點亮鄉村四季,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一抹亮色。

讀書才是真正的平等

從2012年發起縣域內鄉村閲讀活動,到如今已經進行將近十年;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是,無論你走到哪所學校,即便是最偏遠的沿淮村小,教室都有一個漂亮的圖書角。在古城鎮中心校,我見到一直跟隨教研室做閲讀活動的王剛老師,他是2009年的特崗生,如今任學校團委書記,兼九年級語文備課組長。

“這些年農村發展很快,與城市的差距在縮小,在某些方面差距依然很明顯,比如教育、醫療,優質資源還是集中在城市。”王剛説,“但有一件事情是例外的,就是讀書。不管城市還是鄉村,只要是受義務教育的孩子都要讀書,讀同樣的書,比如《西遊記》《水滸傳》。書不選擇讀者,沒有高低貴賤,誰都可以來讀它,只有讀書才是真正的平等。把真正平等的事情做紮實,才有可能縮小差別。”

“和教室圖書角有關係嗎?”我問。

“圖書角是縮小差別的第一級台階,用好它是讀書正常開展的關鍵,”王老師説,“先解決有好書讀是第一步。圖書室裏的書,學生不喜歡讀怎麼辦?老師除了篩選借閲一小部分外,第二步就要讓學生捐書,捐出自己最喜歡讀的那本書,充實到班級圖書角里,而且還要在捐書儀式上説説為啥喜歡、怎麼有趣。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建立班級圖書角管理小組,輪流值日,負責登記、借閲、整理等服務。第四步,年終評選出借閲量最多、最受歡迎的圖書,進行頒獎,並返還所有的班級捐書,學校、家長都很支持配合。”

“小小的四步讀書法,我用了十多年,修改了十多年,全鎮也開展了十多年,從古城鎮中心校走出去的孩子,各個都有責任心、敢擔當、愛讀書,一身的陽光燦爛。”王老師用他一個人的努力,嘗試解決怎樣讀的問題。

這些年,鄉村閲讀開展不均衡,同樣的活動,為何難以在其他學校持續進行?隨處可見的圖書角為何只在古城鎮中心校成為奠基之階?圖書室裏的書,學生不喜歡,成了應景擺設,這種現象僅僅存在於潁上縣域鄉村嗎?我覺得,缺少堅持和反思,沒有形成自我特色,閲讀實踐就難以持久;變自我特色為校本特色,學生受益,家長認可,學校推廣,才能惠及整個鄉鎮;閲讀需要紮實行動,理念才能深入人心,“營造全社會良好閲讀氛圍”的目標才能實現。

讀什麼依然是頭等大事

作為閲讀課題主持人,我更想了解閲讀推廣多年之後,鄉村開展的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讀書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但讀什麼依然是頭等大事。”原八里河鎮中心校楊猛老師説,“垃圾書會害了學生,孩子們要是讀了一兩本垃圾書,他看人的眼光都是怪怪的;心靈真是一塊肥沃的土地,你不種莊稼,它就要長雜草。”

“學校圖書室有好書啊,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也有很多名著導讀呀。”我説。

“賣書人不等於讀書人。圖書室裏的書太高大上,適合學生讀的書很少很少,尤其是鄉村圖書室。”楊老師説,“統編教材裏的名著,孩子們不認可,特別是鄉村學校。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初中階段12本推薦書目,沒有幾個人喜歡。原因在於鄉里留守兒童多,年輕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沒啥文化,鄉村孩子首先就輸在家庭教育上,小時候沒聽過保爾的故事,沒見過鋼琴等樂器,長大了他怎麼能喜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傅雷家書》呢?”

國家有課標,教材有篇目,學生不喜歡,學校該怎麼解決呢?

“不是不讀,要達成共識,有方法地讀。每年新學期開始,語文組都會組織教師來選書,先從國家推薦書目中圈範圍,再根據學段選目標。比如這學期,我們語文大組先從推薦書目中給七年級圈定60本,年級組再從60本中精選20本,各班級再從20本中精選8本,最後,七年級語文備課組再從8本中精選4本,最終敲定七年級學生一學期要讀完《小王子》《窗邊的小豆豆》《朝花夕拾》《西遊記》這4本書;備課組最終拍板的標準,是文質兼美和古、今、中、外。”楊老師自豪地説,“我們每天早晨固定半小時誦讀,一學期下來,學生從不張嘴到開口讀,養成習慣後再去讀教材經典,打下精神的底子,對他的一生負責。”楊猛老師一羣人的行動,努力解決讀什麼的問題。

教研室課題組曾經推薦過一批閲讀書目,又藉助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的機會,充實了鄉村學校圖書室,原以為已經解決了“讀什麼”的內容問題,現在反而成為最急迫的閲讀難題。面對鄉村學生普遍不喜歡推薦篇目的新問題,如果引領一旦失策,學生的閲讀興趣有可能轉向課外不良書刊。所以,加大閲讀內容引領,加強優質內容供給,着眼國家標準與鄉村學情,一線教師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他們身體力行“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學生才能在“讀什麼”的頭等大事中,打好成長的人生底色。

讓更多的人去閲讀

“閲讀短期內看不到變化,考試成績體現不出來,家長學校都焦慮。”原陳橋鎮三王學校範引老師在電話中説,“我現在在外縣教課,感覺閲讀氛圍不濃,缺少全校行動,考試讓老師們放不開手腳,閲讀推進原地踏步。”

原閲讀課題核心成員、五十鋪鄉中心校劉元立校長卻有着不一樣的理解:“鄉村閲讀的目標就是持續推進,讓更多的人去閲讀;我們的閲讀起步早,有引領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沒有缺位。”

“片區教研推進,把制度建起來。我們沿潁阜路鄉鎮中心校成立教研西片區,開學統一指定書目,期中統一交流活動,期末統一固定20分的權重納入質量監測,解決讀與考的問題。”

“導讀方式變通,把興趣激出來。教學要變通導讀方式,一上來不要説作者如何、作品如何,而應當選取作品最精華、最吸引人的地方導入,把學生閲讀興趣激出來。比如,孫悟空師徒一路斬妖除魔西天取經,問題一,一路斬了哪些妖除了哪些魔?問題二,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分別指哪些?問題三,為什麼所有的妖怪抓到唐僧都要‘洗乾淨蒸了吃’,咋不就地解決?拓展活動形式,線上線下合作,帶動家長參與,實現家校共育。”

“養成閲讀習慣,把規矩定出來,解決真讀書的問題。讀書就要有讀書的樣子,先有閲讀姿態,坐端正、桌乾淨、勤摘抄、善應用,姿態就是一個人閲讀的精氣神。後有課時保障,閲讀課就是閲讀課,教師只能上閲讀課,學生只能在閲讀課上自由讀書,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內完成規定的動作,這就是良好習慣的培養。”

那麼,閲讀對孩子的學習到底有沒有變化?有多大變化?

“真的有變化,不過變化很慢,一二年級激趣,三四年級奠基,到五六年級才能開竅。”範引説,“我教的第一屆學生,上初中後語文成績特別好,閲讀不費力氣,考試排名靠前。現在家長很支持。”

“鄉村閲讀需要更廣泛的宣傳,做更豐富的活動,形成校園品牌,才會得到社會關注和家長支持。”劉校長説,“興趣習慣就是學習力,小學階段沒升學壓力,重在習慣養成。”劉元立校長一批人的引領,努力探索讀到何種程度的問題。

2020年潁上縣印發了中小學“大閲讀”活動實施方案,明確評選縣域書香校園、建設鄉村閲讀專家庫、實施閲讀名師百人行動等活動計劃,助推制度化、規範化的鄉村閲讀更加深入開展。

一個人的努力,一羣人的行動,一批人的引領,我相信,隨着更多鄉村閲讀點燈人的不懈努力,鄉村閲讀深處的風景會更加美麗多彩。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潁上縣教育局教研室)

《中國教育報》2021年04月21日第11版

作者:王家良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0 字。

轉載請註明: 向鄉村閲讀更深處漫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