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每當大家出去遊玩或是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總會看看地圖,找找導航,現代便捷的地圖導航得益於科技的發展,衞星飛機的運用,那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東西古人都沒有,那麼他們是怎樣繪製地圖的呢?
其實最早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圖,一些文字直接就可以表達出它的意思,比如表示河流的“川”,流動的水的圖像,比如“國”,人拿着武器守衞城池。這些都可以算是地圖的表達。但畢竟文字的圖樣信息有限,還需要具體的圖畫來表達。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甲骨文
比如禹鑄九鼎,上面繪製着各種圖像,告訴百姓如何躲避妖物鬼怪,我們是否可以理解成這就是一幅地圖呢?告訴人們走便捷正確的路線,路上避開狼蟲虎豹,到達想要去的地方呢。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最開始的人們測繪方式十分簡樸,即實地考察,用看的方法,甚至是憑着直覺去繪製。
相傳大禹治水時,使用「準」、「繩」(測定物體平、直的工具)、「規」(矯正圓的工具)、「矩」(畫方形的曲尺)等工具來測量繪製土地方丈。
《山海經》中也説禹曾派他的手下大章和豎亥去步量世界的大小,「豎亥右手把筭「算」,左手青邱北」,儘管這些工具不一定發明於大禹那個時代,但至少説明在上古時代人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量測。
地圖,在古代又被稱作輿圖,而“輿”有車輛的意思,從這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測繪方式:即乘車(步行、坐船等)去探索,去丈量土地,將親眼看到的記錄下來,然後畫在圖上。當然那時候的地圖細節相對粗糙。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測量車
而《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證明,最遲到西漢,人們已經有多種方法測量山高、谷深、距離,這是地圖測繪的理論基礎,尤其是渾天儀、覆矩、牽星板等測量工具的發明。另外我國古代發達的天文學還為人們提供了利用天象來定位的條件。這些理論、技術和工具為地圖的出現和進步提供了條件。
這之中,由魏晉時期的裴秀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他提出來的製圖六體(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更是中國最早的地圖製圖學理論。它正確的闡明瞭地圖比例尺、方位和距離的關係,對後世地圖製作技術影響深遠。
裴秀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同時期的劉徽著作的《海島算經》,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它也是我國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海島算經》插圖
隋唐時期出現了以文字為主、地圖為輔的地理書——圖經;對各級行政區的圖經編纂和地圖的繪製唐朝政府已有明確的規定。以州府為單位繪製的地圖每三年要上報一次,兵部設有專門管理全國地圖的官員——職方郎。
宋朝時已經開始普遍使用「水平」、「望尺」「幹尺」來測量高差。這一時期著名的是《禹跡圖》,採用「計裏畫方」的方法,橫方70,豎方73,共計 5110 方,每方折地百里,大約相當於1:150萬的地圖,同時標註有行政區、河流、山脈等。繪製的已相當精密。
《禹跡圖》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到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致力於創制儀表,簡儀、高表、仰儀、立運儀、景符等十幾種專用儀器,還為野外觀測設計了丸表、懸正儀、座正儀等儀器。
明朝時期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給中國人帶來了近代地理學知識,還將西方地圖投影方法傳入了中國,他製作並印行《山海輿地全圖》。與此同時測定了中國許大城市的經緯度座標,翻譯了許多世界各地的地名,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山海輿地全圖》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從最開始經驗感受,到步測車輛,再到理論與工具的結合,古代地圖的繪製逐漸趨於完善,這得益於古人的不斷探索與創造發明,讓我們能夠認清這個世界的樣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0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又沒有飛機衞星, 那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淺談古代地圖發展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