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家傳9道聖旨不肯上交,被博物館借走丟了2道,最後怎麼解決
前言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有很大的權力,他隨口的一句話對底下的人看來都是要細細揣摩的,為了體現皇帝的地位和權力,他的衣服被稱為龍袍、座位稱為龍椅……總之從方方面面都要獨一無二,其中皇帝用於下達命令和言論的卷軸被稱之為聖旨,也是皇帝權力的象徵。
聖旨的製作也是非常講究的,一定要選用上好的布料,得是蠶絲織造的,上面的紋樣也要是祥瑞,我們看電視劇中的聖旨一般是明晃晃的,實際上聖旨的顏色很多,就看是給哪位官員下旨,官員的職位越高時聖旨的顏色越豐富。
皇帝下聖旨那也是一樁大事,宣旨太監將聖旨上的內容當着官員讀一遍之後,官員就可以將這道聖旨收藏起來了,當然了只有讚揚的聖旨是這樣,若是犯了錯皇帝要抄家,那唸完也就收回去了。在陝西有一個農民家裏就傳下了9道聖旨,不過農民不肯上交,博物館將這9道聖旨借走之後居然丟了2道,結果怎麼樣了?一、祖傳聖旨
尋常官員家裏能有一道聖旨傳給後代就很不錯了,畢竟也是家族榮譽的象徵,可張振華家裏卻有9道,可見他的祖上是多麼顯赫。張振華家住在陝西,在明清時期張家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家族,崇禎皇帝在位時,張家先祖張鵬程曾經做過他手下的總兵副將。
後來崇禎皇帝殉國,清軍入關,鐵帽子王之一的多鐸看重了張鵬程的能力,就讓他當了自己的心腹愛將,作為開國功臣多鐸自然享有很多榮寵,張鵬程也是水漲船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張鵬程的子孫後代同樣受到重用,據張家族譜及史料記載,張家七代人,從順治帝開始一直到道光帝結束,張家就有13人身居廟堂。
他們家族多為武將,且有戰功在身,另外張家也很懂得為臣之道,所以能夠榮寵不衰。這樣能打勝仗又忠心不二的臣子,皇帝自然非常喜歡,張家陸續收到15道聖旨以示嘉獎,另外還有皇帝親自題字的匾額八面,不難想象曾經的張家是何等風光。
先祖鋪路,子孫爭氣,可是清王朝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封建帝制成為了過去式,張家也逐漸走向沒落,不復往日榮光。那些祖上留下的財產消耗殆盡,那些聖旨也因為戰亂而遺失,等傳到張振華手中的時候,只剩下了9道。
這六道聖旨中,除了乾隆的四道,以及雍正的三道以外,嘉慶和道光各有一道,這些聖旨保留到現在也是珍貴的文物了,張振華只想好好的保存着,這是他們家族興衰的見證。不過村子裏左鄰右舍的消息傳得很快,張振華家裏有聖旨的事情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張振華一看大家都知道了,也就沒有繼續藏着掖着,很快當地的文管所、博物館都知道了這件事。聖旨製作的精細,可是卻不怎麼好保存,聽説張振華家裏有這麼多的聖旨,一些專家和工作人員紛紛登門拜訪。
他們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勸説張振華將這些聖旨交給國家保管,不過張振華並不願意,這是他家祖輩千辛萬苦保留下來的,是他們家族的榮譽,相對於放在博物館中,他更想自己收藏,而後傳給子孫後代。張振華的態度很堅決,專家們也不好勉強他,只是又提出了一個請求,想要將這些聖旨借走一段時間,供人們參觀,張振華欣然同意。
博物館和張振華商量之後,決定在2002年於淮安清宴園展出這些聖旨,當年張振華把這九道聖旨帶到展出地點,説好的展出兩個月,為了確保聖旨的安全,張振華和清宴園共同負責展廳內的安保。
原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展覽也進行的很順利,眼看展覽就要結束,結果眾人發現展廳內竟然少了兩道聖旨,分別是嘉慶和道光的兩道。張振華欲哭無淚,他也沒想到會出這種事,第一反應就是報警。警察到了現場,問清楚情況之後,認為張振華也是有嫌疑的。
警方的懷疑無可厚非,畢竟晚上的展廳是他負責的,張振華心裏明白可是還是非常氣憤,他到處收集證據,證明自己是清白的,遺失的聖旨和他沒有關係,他才是受害者。最終張振華證明了自己,可是警方還是沒能找回丟失的聖旨。
這樣的結果張振華不能接受,自己是好心借出聖旨,沒想到竟然不見了,那麼負責展覽的清宴園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張振華開始和清宴園打官司,要求對方賠償他40萬元。法院審理之後覺得雙方都有責任,聖旨的價值預計在10萬左右,因此兩道聖旨清宴園需要賠償張振華18萬元。張振華心中自然是不樂意的,事已至此他只能保管好其餘的聖旨,再也不會拿出來展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