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結局為什麼是那樣的?秦瓊等又為何投靠李世民?
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説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瓦崗寨的成敗同李密有很大關係。李密之前,瓦崗寨的首領是翟讓,但當時的瓦崗寨不過是一個“小微企業”,後在李密的帶領下搖身為“上市公司”。但後來又被李密毀於一旦,因此才有了“成於李密,敗於李密”一説。
(翟讓)
隋末,關隴貴族楊玄鹹起兵反隋,相同出身的李密積極響應。但是楊玄感很快被滅,李密只好東躲西藏,顛沛於世。因為當時天下流傳一句“桃李子”的讖語,寓意李姓將代楊掌管天下,所以沒有人敢收留李密,都怕引火燒身,遭到朝廷打擊。
後來,李密遊蕩到瓦崗寨。讓李密意外的是,首領翟讓竟然奉其為上賓。當時翟讓領導的不過是一幫打家劫舍的綠林草寇,既沒見過大世面,也沒有大的抱負。因此,翟讓對李密的貴族身份及過人的膽識傾慕不已,遂產生了“讓賢”的念頭。
(李密)
面對翟讓的仰視,李密當仁不讓,坐上瓦崗寨的頭把金交椅。之後,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士信、裴仁基等人也陸續加入瓦崗寨。與程咬金、單雄信等亂世梟雄不同的是,秦瓊、羅士信、裴仁基等人原為隋朝將領,同在名將張須陀麾下效力。張須陀敗於李密身死,裴仁基等人備受同僚排擠,於是乾脆投奔李密。所以。他們能上瓦崗寨,頗有“被逼上梁山”意味。
(秦瓊)
不斷有人加入,瓦崗寨聲勢壯大,李密躊躇滿志。所謂時世造英雄,此時的隋煬帝正困於揚州,前途暗淡,命懸一線。而隋朝江山搖搖欲墜,天下羣雄並起,於瓦崗寨迎來新的機遇。亂世之中,糧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富有戰略眼光的李密迅速攻佔隋朝的糧食倉儲中心興洛倉。如此一來,等於扼住天下命脈,為飯而來的人攘攘而至。不出時日,瓦崗寨就集聚起20餘萬人馬。當時,放眼隋末羣雄,李密實力最強,君臨天下呼之欲出。以致於他本人也是飄飄欲仙,異常亢奮。
然而,接下來李密的決策卻連連失誤,最終葬送了瓦崗大軍的大好前程。首先李密同宇文化及決戰童山,最終艱難取勝,殺敵800,自損三千,實力大衰。其次同王世充決戰邙山,瓦崗軍遭受致命一擊,悉數瓦解。而瓦崗寨之所以慘敗,完全是王世充在背後做局,李密主動入坑。
原來,隋煬帝下揚州時帶領10萬驍果軍護駕。當各地起義爆發後,隋煬帝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準備坐吃等死於揚州。而宇文化及則趁機煽動思鄉心切的驍果軍卻發動兵變,絞殺隋煬帝,然後率軍北歸,圖謀天下。宇文化及北歸的必經之路就是洛陽一帶,所以駐守洛陽的越王楊侗(隋煬帝之孫)想截殺宇文化及,為祖父報仇。但是以楊侗自己的實力很難辦到。這時,王世充為楊侗獻上一計:招安李密、贈予重金,命其截殺宇文化及,然後伺機而動。
(隋煬帝、宇文化及)
其實王世充這招“鷸蚌相爭漁翁利利”玩的並不高明,李密輕鬆識破。但是李密自信爆棚,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李密認為可以將楊侗與宇文化及“通吃”,如今等於先穩住楊侗,還能撈到一筆意外之財,何樂而不為,所以欣然接受。然而,結果事與願違,驍果軍的勇猛遠超李密想像。儘管李密投入多於對方3倍的兵力,打到昏天暗地,最終只是險勝,而且自己元氣大傷,疲憊不堪。
而一旁的王世充早已做好吞併瓦崗軍的準備,所以還沒有等李密喘過氣,他就大軍壓境。李密倉惶應戰,舊傷未愈,又添新痛,只能一敗塗地。瓦崗軍被滅後,李密、徐茂公等人投奔李淵,秦瓊、程咬金、裴仁基、單雄信等人投降王世充。生逢亂世,命運沉浮,秦瓊等人只能如此,畢竟留者青山不怕沒柴燒。
(王世充右)
王世充原是西域胡人,支姓,後隨母親改嫁。縱觀王世充的發跡之路,簡直就是安祿山的一個翻版,而且二人的狡詐性格及做事風格如出一轍。大敗李密之後,王世充開始謀權篡位。公元619年,王世充逼迫皇泰主楊侗讓位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成為稱霸一方的梟雄。
不過,王世充為人志大才疏、奸詐詭道,很不得人心,所以秦瓊等人的投靠都是出於暫時的權宜之計。沒多久,裴仁基父子等人就密謀暗殺王世充而擁楊侗復位。然而,王世充先知先覺,結果裴氏父子被反殺。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只好對王世充陽奉陰違,等待新的機會。
(李世民)
公元620年,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已經在唐營混得風生水起的徐茂公提前籌劃聯絡,於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秦瓊、程咬金等人於兩軍陣前佯裝出戰,結果一去不復返,加入李世民陣營。良禽擇木而棲,王世充非濟世明主,秦瓊做正確選擇。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