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在大山深處的甘肅省文縣第二中學,去年年底以來,孩子們社團活動有了好去處。在對口幫扶的中國記協協調下,一間寬敞明亮的“未來教室”在文縣二中建成,在這裏,孩子們可以接觸到很多有意思的科技教學設備。
學生們在“未來教室”上課。馬富春攝
位於甘、川、陝三省交界的文縣碧口鎮,文縣二中是該縣最大的完全中學,輻射周邊5個鄉鎮。為了幫助鄉村學子打開科技視野,去年8月,中國記協聯合騰訊公司向文縣二中捐贈“未來教室”,這也是甘肅省第一間此類教室。4個月後,“未來教室”落成投用,目前,該教室已開設了圖形化編程和3D打印課兩門課程,吸引了100多名學子參與。
“以前學信息課程只是學會做什麼,怎樣操作基本的辦公軟件,如今在這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東西,並能把創意和想法變成現實。”自從“未來教室”開張,初一五班的學生廖文婷就報名了,參加了學校科技類社團,成為“未來教室”迎來的首批學子。
文縣二中“未來教室”包括137平方米的室內空間設計、裝修以及多媒體教學系統、互聯與直播錄播設施、開源硬件、VR、3D打印、科技體驗設備等65套(台)等,可開設:硬件編程、3D打印、激光切割、教育機器人和興趣拓展課,此外,還提供AR/VR互動、眼動追蹤等科技體驗項目。
在科技範兒十足的“未來教室”,每到社團課時間,廖文婷就和同學興高采烈地來到這裏,先體驗各種之前從沒聽説過的科技體驗項目,之後在老師的帶領下系統瞭解編程、3D打印、激光切割等專業知識,在有所掌握後,師生一起設計作品,嘗試3D打印等新科技項目。
中國記協和騰訊公司聯合捐贈的文縣二中“未來教室”。馬富春攝
“藉助‘未來教室’的學習資源和設備支持,我們對3D 打印、激光切割等技術,都有了較好的掌握,還有了自己的產品。”在老師的指導下,前不久,社團興趣小組同學羣策羣力,3D打印出了精心設計的筆筒等校園文創產品,這令廖文婷十分高興。
在文縣二中校長許偉看來,孩子們在“未來教室”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將是一個火種,在學會科學使用網絡的同時,也點燃孩子們追求科技的夢想,“這對學生的成長、教師的進步和學校的發展都十分重要”。
從教23年,在全縣各類學校擔任校長15年,許偉對鄉村教育有自己的觀察。在他看來,在目前“新課改”和“雙減”的背景下,鄉村教育要想有所突破,在科技教育上下功夫勢在必行。
“從現實的高考看,科技方面有所突破,是高考成績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再從鄉村振興和人才培養的長遠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都需要有科技素養的勞動者。”許偉説。
科技興趣小組的學生一起完成編程設計。馬富春攝
4年前來到文縣二中這所鄉村中學,面臨生源質量相對薄弱的現狀,許偉和領導班子曾確定大課小課協同發展,以音體美“小三課”為突破口,提高高考成績,提升辦學效益的思路。為此,文縣二中專門設立了“藝體班”,也曾取得了全班35名學生,26人考上一本的好成績。
可隨着高考招錄改革的推進,“小三課”招生比例不斷壓縮,許偉意識到,再走這條路只能越走越窄。經過一番研究,許偉發現,高考鼓勵科技創新的導向明顯,在科技領域有所積累,對於學生升學有很大幫助。可科技教育不是説搞就搞,設備不足、師資不夠成了文縣二中推進科技教育的攔路虎。
正當許偉一籌莫展時,中國記協派駐文縣掛職副縣長張業亮前來學校調研,在深入瞭解了學校發展的思路和存在的困難後,張業亮決心發揮幫扶機制作用,努力幫助文縣二中解決科教教育發展中的困難。
也恰在此間,騰訊公司推出了未成年人保護創新項目“智體雙百”計劃。據騰訊成長守護高級總監鄭中介紹,這一計劃旨在通過建設未來教室和未來運動場,提供硬軟件支持,給孩子們多一種可能,同時積極助力素質教育和鄉村振興。
很快,經中國記協和騰訊公司協商,文縣二中“未來教室”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為了建設好“未來教室”,文縣二中把唯一的會議室騰了出來。“‘未來教室’裏要放置設備,還要有足夠的體驗空間,還要方便學生上課、開展活動,這比我們開會更重要。”為此,許偉説服了校領導一班人,大家達成共識,寧可暫時在校園裏露天開會,也要把“未來教室”建設好。
在中國記協和騰訊公司的關心下,4個月後,文縣二中“未來教室”建成投用。也是從那時起,教了10多年信息教育課的冉玲莉也“鳥槍換炮”,有了自己的“高大上”教學陣地。
“以前只知道3D打印機能幹很多事情,但是沒見過,很多設備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現在都能接觸到,這對於我們提升教學效益,激發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十分重要。”如今,學校重視科技教育,“未來教室”也建成投用,冉玲莉信心滿滿,全身心投入教學中,“以前一堂課備課幾小時就可以,現在得花好幾天”。
“我們抓科技教育,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給鄉村學子一個可能。”許偉説,自己就是一個拓荒者,使命就是“搭起架子,豎起旗子”,在文縣二中點燃科教教育的第一把火,希望後來人繼續幹下去,直到結出累累碩果。“只要我們接續努力,這一天很快會到來,我堅信這條路是正確的。”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