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忤逆之罪有多嚴重犯則非死即傷,瞪長兄一眼就要杖打八十
忤逆這個詞經常和犯上、不孝兩詞結合,通常會以"忤逆犯上"、"忤逆不孝"的形式出現,這與它本身的含義也有所關係。忤逆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冒犯、違抗的意思;另一種是不孝、叛逆的意思;針對不同的情況而有所區分,但在色彩意義上都是指消極的逆反的一個心態或行為。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句台詞,就是"你竟然敢忤逆你的父親!"可見忤逆這樣的行為是不被認可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忤逆的行為自古就有,以下犯上、以卑犯尊,直到現在也十分常見,但是當代社會忤逆的後果在古代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要知道在古代,忤逆可是官府指定的第一重罪,其後果往往是人不能承受之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為什麼把子女忤逆父母放在首位來講呢?那是因為"百善孝為先",古代對於不孝順的子女態度是非常冷酷的。古代對於孝順的條條框框實在有些繁複,不僅要求子女給予物質上的回饋,還需要使父母享受精神上愉悦,即不能惹父母不開心。
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常歡父母膝下,做到"父母在,不遠遊。"總而言之,古代對於子女孝順父母這塊,約束還是十分嚴苛的。
而一旦有哪家真正出現了不孝子女,那他將成為眾矢之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旦有父母忍受不了子女的不孝順,上府衙去告狀,這將形成一項明文規定的重罪"送忤逆"!古
代地方官員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人送忤逆。因為這一帶一旦出現不孝之子,整個縣城將會蒙羞,不僅如此,縣令也會連降兩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自然沒有人想碰到。
那麼不孝子女的懲戒到底有多嚴重呢?那實在不是人能受得住的。不孝順的人將被扒去外皮,在皮囊裏面塞上草芥,並且遊行示威;或者將他的身子磨成粉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挫骨揚灰,這都是民間存在的一些説法。當然,既然有人上衙門送忤逆,那麼官府自然也有一套整治措施,那就是杖打八十大板。曾經有弟弟忤逆兄長的事件,由於長兄如父,最後的結果就是"捩兄一眼,杖打八十",絲毫不可懈怠。
但俗話説"虎毒不食子",面對兒女的忤逆,父母多半採取恐嚇的措施,很少有父母真的把子女告上衙門,即使有那也多半是母親,因為父親在一家之中是有教養作用的,所謂"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如果告自己孩子忤逆,多半也會背上管教不嚴的罪名。
古代女子養於深閨,從小學習三從四德,鮮少有不懂規矩的,更別提張牙舞爪忤逆丈夫之流了,但稀少不見得沒有。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説村子裏有一户人家,從小母子相依為命,兒子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母親那是百依百順,是村裏出了名的孝子。眼看就到了適合娶妻的年紀了,隔壁兩位熱心市民給這位孝子介紹了一户人家的閨女,由於一直養在深閨,誰也不知道她竟然是個悍婦。
這個悍婦來到婆家作威作福,非但沒有孝敬婆婆,甚至還各種刁難婆婆,一時間家裏的狀況十分悽慘,悍婦當道,孝子是個只知道讀書的榆木腦袋,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於是去求城隍老爺。
城隍老爺知道此事後,第一反應是要懲罰給孝子做媒的鄰居,畢竟是他們給牽的線。眼看鄰居就要挨二十大板了,關鍵時刻孝子給求了情,也就罷了。
但悍婦的事情不能不解決,城隍老爺把那個悍婦召到自己面前來。本來是要直接治她死罪的,但由於孝子的求情,説自己還沒有留後,城隍老爺最終實打實的恐嚇了悍婦一番,便將她放回家中。
回到家的悍婦一改之前的行事作風,開始對婆婆温柔體貼照顧有加。從此不難看出,古代但凡有忤逆犯上者,都會受到應有的苛責,這位悍婦相較於其他不孝兒女來説,懲罰已經是夠輕了。古代臣子忤逆君王,廷杖伺候非死即殘
有句話叫做"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謂"君為臣綱",君王的旨意才是最高指令,作為臣子只能遵從。臣子意見與君王相左,朝堂之上公然反對君王的決策,這都是不被允許的,顯然犯了忤逆的大罪。雖然實際上可能只是給皇帝一些小建議,但如果觸了皇帝的黴頭,那就是午門杖打或者直接斬首的結局。
古代皇宮裏不僅法制嚴明,懲罰制度更是羅列仔細,但凡有人不懂規矩,那就要付出極重的代價。經常看古裝電視劇裏動不動就杖責20的劇情,然後沒過幾天人就能活蹦亂跳,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真正的宮廷"廷杖",是非常恐怖的刑罰,從打人用的棍子就能看出來。棍身是用慄木做成的,堅硬無比,被製作成錐子狀;除此之外還會包裹上鐵皮和倒刺,當廷杖"抓"到屁股,下一秒就可能血肉模糊了。
然而棍子也只是工具,真正置人於死地的是執行者。皇宮裏面執行"廷杖"的人是校尉,這些人是經過專門訓練的。不得不説古代人確實夠精益求精,在折磨人上頗有"匠人精神"。校尉在琢磨如何熟練掌控"廷杖"上,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練習力度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使用兩個皮革假人,一個裏面塞磚頭,另一個外面糊上油氈紙。
想要真打往死裏打,那就想辦法讓磚頭碎掉;想要製造面子功夫,那就看如何能讓油氈紙保存完好。憑藉這樣的勤修苦練,校尉們終於能夠滿足皇帝真假打的命令。
如果下達的命令是假打還好,如果是真打,20下已經是非死即殘了,一個人最多打80下就一命嗚呼了。行刑的過程絕非常人能忍受,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臣子忤逆了皇帝,寧願一頭撞死也不願意被施以杖刑。
古代的忤逆之罪相當嚴重,用"非死即傷"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古代講究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的倫理道德觀念,講究嚴格的等級規範制度,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部分。發展到今天,忤逆的懲罰顯然已經沒有那麼可怖了,只不過孰是孰非,熟善熟惡,還需要我們進行考量。對長輩、對師長、對前輩、對領導,能商量的事情又何必上升忤逆呢。
如今是一個言論自由包羅萬象的時代,即使意見相左也可以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人們的接受能力只會越來越廣,更多的人將會受到尊重,在這種背景之下,忤逆也變得柔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