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不炒高分炒芒果,“狀元情結”怎麼破?

在嚴格規範的同時,如何找到平衡?

“今年的芒果再獲大豐收:有好事者統計一共有1072顆芒果成熟,觀察到其中有一個芒果特別大,歷史罕見,廣西果王!”據報道,針對廣西南寧一些學校用水果重量等暗喻高考分數及升學率,南寧教育局回應稱,若是學校發佈會查處,“嚴禁任何形式宣傳升學率”。

評論丨不炒高分炒芒果,“狀元情結”怎麼破?

為了宣傳升學率、曬高考高分,一些人真是拼了。有的稱桃子熟了,果實累累,“吸引着來自未名湖畔和荷塘月色的超大訂單”;有的稱荷花再度盛開,“直徑600㎜以上的203朵”;有的則熱烈慶祝“年利潤600W以上企業達680家,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及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爭相入股”;還有的稱“執大眾飲食之牛耳”“消費600克招牌牛肉粉的超過700人,佔當日全省消費量10%強”……看似打啞謎、賣關子,但明眼人一看便知。

這些令人腦洞大開的“炒”法,如果來自普通人,倒還罷了,如果出自一些學校和教師,則屬違規。此前,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第14條明確規定:“要加強對中學、教師等相關主體的管理,嚴禁以各種方式公佈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換言之,不能炒狀元,也不能炒升學率、高分考生,連高考喜報都不能炒;同時,不僅學校不能炒作,教師也不能炒作。

如此一來,基本上就堵住了各地在高考分數上做文章的可能。諸如“直徑600㎜以上的203朵”“年利潤600W以上企業達680家”之類的表達,儘管炒作痕跡不那麼明顯,但也在規束之列。像這些信息,一般人接觸不到,如果不是學校或知情人士,恐怕很難統計得如此清楚。頂風作案,自然該被處理。

一些人為何熱衷於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對於學校而言,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藉機展現教學質量高、整體實力強,以期招徠更好的生源;另一個是學生考得好,高分學生多,教師臉上有光、校長更可得意一番;對於一些家長來説,孩子考得好,也會忍不住曬一曬。

但是,為何有關部門一再強調不得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會製造社會焦慮、導致惡性競爭,引發社會恐慌,對教育造成實質性傷害。因此,讓高考逐漸迴歸到選拔性考試的本來面目,讓考試迴歸到考試,才是正常的教育生態。這當然沒錯,正因為看到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的危害,監管部門才一再下發禁令,對類似炒作説“不”。

但也要看到,堵住各地在高考分數上做文章的可能後,面對變着花樣炒作的做法,究竟該怎麼辦?比如,某考生考得相當不錯,告訴學校,共同分享喜悦,學校收集多名考生高分後在小範圍內展示,算不算炒作?還有一種情況是,狀元情結在人們心中頗有年代感。儘管此狀元非彼狀元,但某地出了個“狀元”,客觀上也有激勵更多家長重視孩子教育、鼓勵更多學生努力學習的一面。從這個角度看,留點空間似乎不全是壞事,但這個度如何把握?

不炒高分炒芒果,監管部門如何破?破除炒作風不是太難,破除狀元情結卻不容易。在嚴格規範的同時,努力找到平衡,尊重民眾的樸素情感,同樣值得思考。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0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不炒高分炒芒果,“狀元情結”怎麼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