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並沒有機會繼承皇位,是金宣宗太子和太孫都先後早逝,他才得以繼承大統,也許是因為皇位來之不易,他或許更加珍惜自己的地位,因此繼位之初便雄姿英發,改革朝政,但是鋭意進取的他或許自己也不會料到到頭來最終落到一個亡國之君的結局!
首先金哀宗繼位時一改之前金宣宗頹廢的朝政,將國家方向全力調整到積極對抗蒙古的入侵當中。戰略上金哀宗停止了之前北部失地南部擴張的政策,與南宋講和,避免國家兩線作戰,同時再次與西夏和好,共同對抗宿敵蒙古。軍事上他提拔任用抗蒙有功的將領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並召撫之前投降蒙古的將領,取得了一系列局部戰術勝利,收復黃河以北太原等部分失地。政治上他鼓勵生產,休養生息,團結臣民,使國力得以逐漸恢復!
金朝對蒙古的防守弱勢沒有根本變化!
表面上看他的政策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整體對蒙古的弱勢並沒有根本改變!金哀宗繼位時金朝已經失去了北方大部分國土,只能隔黃河與蒙古對峙,國土北至黃河南到淮河的範圍沒有足夠的戰略迴旋空間!而蒙古騎兵隨時可以飲馬黃河,加上黃河冬日結冰,騎兵來去自如,黃河完全不是防守的屏障!過了黃河就直逼金朝最後都城南京汴梁!後來託雷繞道宋朝從金朝腹背進攻,使其分兵出動兩線作戰,完全被蒙古牽着鼻子打,也失去戰爭的主動性!
金
哀宗沒有足夠的政治手腕改善當時窘迫的局面!
蒙古準備滅亡西夏時,金朝也沒有全力救援,失去臂膀的金朝後面只能單獨面對蒙古的進攻,後期更是沒有從外交戰略層面穩住南宋,使宋蒙結盟對抗金朝,完全孤立了自身!他雖然能任用善戰的將領,當他也盲目信任近臣,導致權臣蒲察官奴擅權,內部中樞在歸德分裂鬥爭中相互廝殺,把金朝最後一絲希望也淹沒在逃亡當中!
在國家最後的關頭金哀宗沒有與臣民共存亡!
窩闊台圍困汴梁,他眼看局面不利急忙讓抵禦拖雷的完顏合達和移剌蒲阿率主力回援都城汴梁,面對託雷大軍的主力部隊疲於奔命,導致託雷有機可乘,進而致使三峯山鈞州慘敗,主力部隊和大將均歿於該戰,後期竟無兵可調無將可用!三峯山之戰後他感到陷入孤城毅然捨棄宗室後宮以及擁戴他的軍民出逃,先逃到歸德,後歸德自相殘殺後又逃到蔡州,蔡州畢竟離前線較遠,感覺局勢稍安的他就想在這個小地方營造宮殿,完全沒有大難臨頭的緊迫感!
金哀宗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抵擋蒙古的進攻!
事實上當時的局勢他稍微有點戰略眼光就應該想到出逃無非就是拖延點滅亡時間,而實際上他應該憑藉汴梁的眾多軍民同仇敵愾固守堅城,拖住窩闊台蒙古主力,再從外圍迅速招攬軍民固守其他要地,形成戰略支撐點,分散蒙古主力優勢。託雷勞師遠征雖然機動性快,但是時間一長後勤畢竟難以支撐,再加上他繞道宋朝,沒有足夠攻城手段,只要穩住局部戰略要點,託雷也只能撤退。而且三峯山之戰後還有大量部隊倖存,只要及時調整戰略,完全不至於後面迅速瓦解滅亡!但是金哀宗首先沒有堅守汴梁,其次又陷入權力鬥爭當中,最後竟然愚蠢的讓三峯山殘餘部隊進攻南宋以期此時打開前往蜀地的通道,而不是合兵一處固守!
金國的國勢頹廢已定,無力迴天
以上種種局面其實都基於整個金朝的國勢,金朝立國一百年來,金國朝廷上層逐漸腐化墮落,完全沒有剛從白山黑水起勢時的鋭意進取。軍隊是維持政治的前提,軍事上猛安謀剋制度的破壞使當年的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也成為過往,軍武鬥志,加上野狐嶺,三峯山等決戰中主力部隊的一次次的損失,可以説汴梁被圍時失去軍事上支撐的金朝上下都陷入絕望當中,毫無招架之力!
金哀宗對手蒙古過於強大
金哀宗面對的是窩闊台和拖雷的蒙古,正值上升期的蒙古,基本沒有對手可與蒙古抗衡,剛崛起不久的中亞帝國花剌子模尚且被碾壓,更何況處於下降期的金朝,真正能阻擋蒙古的只有地域和環境,如日本和爪哇有海洋,越南有熱帶雨林,而埃及及中歐則是蒙古軍隊達到的極限。因此處於那個年代的金哀宗,其命運並不取決於自身的能力,在蒙古和金的世仇前提下,縱然換上一個明君,或許能拖延一段時間,但是等待他的必然是滅亡的命運。
也許是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證明自己,也許是對手過於強大幾乎無法戰勝,儘管他有中興之志,怎奈國家腐化太久,積重難返。歷史無法改變也無法假設,只能哀嘆他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後人給他取了廟號為哀!當然他未必是最慘的那位亡國之君,四百年後有一位亡國之君比他更上進,也比他更勤勉,卻輸的比他更慘,亡的令後人更加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