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要想孩子有出息,就該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有兩種“苦”不能吃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人們常説:“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被廣為流傳。人們認為只要吃的了苦,就能成為優秀的人,“苦”也常常被人誤解。對於孩子來説,有些“苦”可以吃,有些“苦”不可以吃。這兩種苦一定不能讓孩子吃。

一、不能吃教育上的苦

有些人覺得讀書無用,認為讀書帶來的經濟學效益不如利用讀書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如,打工、跟家裏混、創業等)帶來的社交效益更大。捨不得在教育上投資,孩子小小年紀就讓他輟學打工,這種做法完全是錯誤的。要知道教育可以窮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茲也説過,教育投資的收益率高於其他投資,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教育,千萬不要因為當前利益耽誤孩子一輩子。

二、不能讓孩子吃缺少關愛的苦

小時候缺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與父母親子關係淡漠、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對於孩子將來的戀愛、親子關係也有很大影響。孩子不能吃沒有教育的苦,不能讓孩子吃缺少關愛的苦,但這些苦一定要讓孩子吃。

一、孩子應該吃閲讀的苦

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知識、增長能力、開闊眼界,讀書帶給我們的好處有很多。但是,讀書的過程也是枯燥乏味的,有些書哲理性太強,根本沒有讀下去的興趣。尤其是對於孩子,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很難,孩子讀着讀着就不想讀了,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讓孩子吃得讀書的苦。

二、孩子應該吃得批評的苦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些家長怕這些忠言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犯了錯也就輕描淡寫地説孩子兩句,孩子沒有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是變本加厲,態度越來越惡劣,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三、孩子應該吃得挫折的苦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挫折。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當挫折事件發生後,我們要引導孩子勇敢地面對它、自信地解決它,讓挫折事件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擁有面對挫折的心態和克服困難重重地勇氣,不跌倒不趴下,一切從頭再來將會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挫折打倒,從此一蹶不振,家長一定要從小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