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互聯網科技手段 讓網課教學的體驗逼近線下

  作業一鍵在線佈置與作答、AI自動批改、作業報告精準診斷學情、線上開展集體測驗、組織繪畫比賽……在這一輪疫情引發的常態化網課教學中,上海各級中小學正積極利用信息化工具,將網課從特殊時期的應急預案,發展為成熟的線上教育解決方案。

  相較於2020年老師“被迫營業”的無措,當課堂再次被搬到線上時,無論是授課、作業批閲還是教學互動,都有了更多新的“打開方式”,學校、師生也變得更加從容。

  換句話説,網課教學已不再是簡單地將線下課表搬到線上,而是一次教育服務供給方式的全新轉變,逐步實現從“上得了”到“上得好”的突破。比如,過去網課模式下,作業、評測、交流等這些原來常見的線下場景被屏幕割裂,都亟需在線上以更好的體驗方式重新還原。

  科技,則是驅動改變發生的關鍵引擎。在上海進才中學北校,英語教師江程雲通過騰訊作業君平台輕鬆實現了線上作業的收發與批改,破解了過去網課模式下作業組題過程繁瑣、批改耗時耗力等難題。

  依託系統400餘萬題量的題庫,老師可以通過多種類型的校本教輔材料,自主選擇按知識點或章節進行組題,最快5秒即可向學生布置選擇、判斷、填空,或是聽、説、讀、寫等多種類型作業。

  而學生在墨水屏上書寫作答後,點擊提交即可直接發給老師。基於AI自動批閲能力,系統可以對所有客觀題和部分主觀題進行自動批改,幫助老師減少60%批改時間。

 

活用互聯網科技手段 讓網課教學的體驗逼近線下

  不僅如此,對作業反饋數據的分析,形成精準、個性的線上教學形態,確保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的質量。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的物理教師鄧淑婷就通過作業的數據報告,對學生學情做出了有效診斷。

  依託騰訊作業君生成的作業報告,鄧淑婷會將正確率在90%以下的題目在第二天上網課的時候集中講解,尤其是正確率低於60%的,她不僅會進行重點講解,還會將同類型的題目進行二次發放,從而達到精準鞏固的目的。

  而如果某個學生在很多正確率達到90%以上的題目中頻繁出錯,那麼説明他對於基礎知識掌握不是很牢固。鄧淑婷會利用墨水屏自帶的微課錄製功能,錄製一段微課視頻講解定向推送,方便學生反覆觀看。在鄧淑婷看來,學情數據的採集和分析使老師能夠目中有人,以學生“學”的邏輯來設計“教”的流程,高效利用有限的網課時間,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類似這樣的探索,在上海彭浦中學、上海寶山區寶虹小學、盧灣高級中學等很多中小學校也都在發生。針對課程難度和學生個體差異,老師們通過騰訊作業君等信息化工具實現作業分層管理,形成“老師個性化佈置-學生作業練習-技術學情分析-老師個性化輔導”的閉環,科技真正縮短了線上線下的學習體驗和課堂差異,促使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長期關注網課的中國海洋大學基礎教育學院副教授張銀指出,“網課不能侷限於照搬線下教學方式,應該充分遵循線上教學的規律,通過信息技術賦能線上課堂,將資源的豐富性、靈活性和互動性挖掘出來,讓學生在網課學習中真正受益。”

  更重的是,疫情終將過去,而在疫情期間積累的大規模網課教學的經驗,無疑是未來探索更深層次教育教學變革的寶貴資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2 字。

轉載請註明: 活用互聯網科技手段 讓網課教學的體驗逼近線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