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寒假裏,大學生們的專業,能被做出多少種“誤解”?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文|誠言呈語

年過得差不多了,估計到了這會兒,大學生們在家也不怎麼待得住了。

倒不是説這是大夥急切地渴望回到學校,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

而是對老師該看的也都看過了,跟同學該聚的也都聚完了。

要是總在外面不着家,估計父母就該説你野心向外了。

但矛盾點也在這裏。

因為你要是總宅在家裏,也不是個辦法。

這陣子,由於你存在於家中給父母帶來的“不適”,早已讓他們對你的忍耐達到了極限。

所以在家裏,你會站着也會挨訓,坐着也會挨訓。

躺着還是會挨訓。

但是這種訓,跟你中學時期所經歷的還有所不同。

那時的訓斥,是為了勉勵你進步。

而此時的訓斥,則純粹只是看你彆扭,單純地就想訓你一頓而已。

以至於你可能會覺得,剩下的這半個寒假,就只能在熬日子中度過了。

當然了,也有頭腦比較靈活的。

如果説跟朋友見面叫娛樂過度,在家待着叫無所事事。

那麼走走親戚,豈不是又能出門,又能用親情做遮掩的最佳方式?

作為過來人,我只能説:你可以試試…

自從當年我這麼做了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敢輕易地主動走親戚了。

因為你可能沒想過,大街小巷無所不知的女親戚,和金融國際無所不曉的男親戚,到底會圍繞着你的大學專業,説出多少你壓根就接不上來的話。

就比如説,醫學生。

咱就不説醫學到底有多少個分支了。

至少生過病的人也都該知道,去醫院後的第一件事,是得先掛號吧。

但如果你是醫學生的話,甭管你學的是什麼專業,大概率都會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問診”。

哪怕你學的是法醫,在他們的眼中你彷彿也像是“華佗再世、包治百病”一般的存在。

所以一旦你説自己不會,那立馬就會給人留下一個“混日子”的印象。

而且這印象會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學編程和計算機的同學,日子也不好過。

我那學編程的表弟,自從上大學以後,已經不知道為多少親朋好友,維修過多少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了。

就連我姥姥的收音機壞了,都得留着等他回來給修。

在親朋好友的眼中,可能只要是專業名稱跟計算機沾點邊兒的大學生,就都能把512內存的電腦“修”成4個G的效果。

只要是跟編程帶點關係的,就能對電子設備無所不通。

但你只要説自己修不了,那你就是“不想幫忙”。

這口鍋,可能再委屈也得背。

同樣容易被“誤讀”專業的,自然也少不了建築類的同學。

雖然你可能只是個學土木工程的。

但是在親戚們的眼裏,你所學的,卻涵蓋了港口與航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鐵路工程、電力工程…

就連預拌混凝土,可能都得“屬於”你的專業範疇。

説到這,可能其他專業的同學會感到慶幸,因為自己沒被點名。

但事實上,只要有個“敢説”的親戚,你的專業,就沒有不能被誤讀的空間。

比如學服裝設計的,會被理解為當裁縫的。

學語言學的,會被誤解為掌握了好多門語言。

學酒店管理的,會被以為是當服務員的。

學考古的,會被當成去刨人家墳的。

學中文的…

嗯?中文還用學?

得虧上一輩人沒怎麼玩過遊戲,要不那些學法學的同學,還不得被要求原地搓個火球?

專業被親戚們誤讀的尷尬,可能大多數同學都經歷過。

我聽説過最離奇的,甚至還有一位學動物解剖學的女生,過年回家被要求去幫忙殺豬的…

所以很多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學心理學不是學算命,學哲學不是為了抬槓。

學空乘的不能給你當代購,學物流的也沒法為你送快遞。

而且我至今都想不通,為什麼親戚們總喜歡讓學表演專業的大學生,給“唱個歌”。

專業被誤解的滋味不好過,但是你以為不被誤解的話,日子就好過了嗎?

未必。

比如讀了師範專業的,這就沒有課誤解的空間了吧?

所以,這個假期您也別幹別的了,王嫂、張嬸兒、李阿姨家孩子的寒假作業,您就給輔導了吧。

而且,這還算是給你幫忙了。

因為他們為你提供了社會實踐的機會。

相比之下,可能還是被誤解的話會好過一點。

所以,學藥學的同學如果不想被各種問診,就直接説自己學的是炸藥的那個藥學。

學建築的,就説自己是開挖掘機的。

學金屬材料的,説自己是翻砂的。

學生物工程的,説自己是搞養殖的。

反正儘量解釋得離可以落地應用的場景遠一點,就算是“會聊天”了。

回想當年我高考結束報志願的時候,本來是想學電氣工程的。

但是吃飯的時候,我爺爺説了一句“你學這個,那以後爬杆多危險啊”,我就默默地重新翻開了高考志願填報指南。

不過話講回來了,即便是在大學裏,遇到其他專業的同學時,咱也備不住會一句話惹惱一個專業的人。

要是學什麼都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了,那還有什麼學的必要嗎?

高等教育的專業,都是應需求而生,並且為發展而變。

無論你的專業有多容易被誤解,留給你的最好選擇,也都是踏踏實實地在本專業深耕下去,用知識強大自己。

若干年後,等你走向專業崗位就會發現,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獨特意義。

而賦予它們意義的人,正是那些在大學時代,依然保持苦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