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是人們口中經常提到的名牌大學,但是,“985、211”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其實,“211工程”是國家在1993年正式成立211所大學後啓用的第一個教育項目,該項目就是國家想在21世紀打造100所這樣的高校,當然,到現在“211工程”的高校已經超過了100所。
“985院校”就沒有像“211”院校那麼多了,從數量上就能看出來,肯定越少的越是金貴。沒錯,在學校等級上,985大學確實比211大學高了一個層次。到目前,全國也僅有39所“985大學”,那為什麼叫做“985大學”呢?其實這個概念是在1998年5月提出來的,國家培養985院校的目的是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
那麼,究竟是一些什麼樣的人能進入這樣優秀的校園學習呢?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呢?
就拿我國最為出名的北京大學來舉例吧。去年,北大共招收了三千一百四十五名本科生,其中農村生源僅佔14.2%,而城市生源則高達85.8%,不僅北京大學是這樣,還有許多名牌大學也有着“差距懸殊”的城鄉生源比例,這些問題都折射出了我國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更是有網友點出“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樣的話題。
其實,這些問題我國教育部人員也早已發現,並一直在為彌補城鄉教育資源不平衡做出着努力。近些年,國家出台了許多相關政策來對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進行扶助。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政策,難道農村地區的孩子就難以進入“985、211”這樣的名牌大學嗎?
其實不然,下面就有一些學生,他們雖出身貧寒家庭,但依然邁入了名牌大學的校門。如:
2015年出身河南農村的劉安,成功逆襲考上了“211名牌大學”鄭州大學,並在畢業後直接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攻讀博士;
2019年寧夏文科狀元田潤卉,她的父母都在家以務農為生,是典型的農民家庭出身;
2019年福建省理科狀元林建斌……
像這些出生在農村家庭並逆襲名校的案例還有許多,他們的家庭背景一般,但都與富裕家庭的子女相差很遠,但是他們卻能夠因為努力而成功逆襲自己的人生,這與平時父母的教育離不開關係。
曾有教育名師説過:“其實,真正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沒錯,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性格和思想觀念的直接影響者。
清華大學也曾對2018屆畢業生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入學前到過境外的學生佔比43.9%,出國省的學生比例高達100%,這樣的數據結果在各個名校畢業生中都非常穩定。從教育資源來看,富裕的家庭確實佔據很大優勢,如果是普通家庭,在中學階段基本都是在本市,甚至本縣內的某所學校學習,更別説出境了,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孩子都是上大學的時候才第一次去到省外。
可見,家庭背景對於學生的學習可謂是影響巨大。但是,這個“家庭背景”並非就是指富裕程度,更多的時候,它是指父母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對他的引導作用。
父母的思想觀念要正確,必須重視教育,重視知識,深刻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眼光要放長遠。父母們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將來有所作為的。一個和諧、重視教育的家庭是孩子努力學習的前提。
對於能考上“985”“211”大學的學生來説,你覺得他們考上名校與家庭背景有沒有關係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編輯:小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