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減”的第一個寒假,體育培訓火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體適能培訓寒假班火熱招生”“中考體育培訓招生”“中考體育寒假提分”……“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一個寒假,各種體育培訓廣告頻頻出現,體育培訓十分火爆,不少孩子在假期參加了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體培班,一些家長為此付出數千元至上萬元的費用。

2021年11月22日,白河高級中學學生在上體育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

“班裏超半數同學在校外補體育”

一放寒假,北京家長楊女士就給孩子報了輪滑和游泳班,“學科培訓少了,學校看重體育成績,上個培訓班可以強身健體,孩子在家待着老看電子產品也不好。”

類似想法的家長並非少數。寒假期間,很多學生都至少參加了一項體育培訓。廣州一名初三學生告訴記者,班裏有超過一半同學在校外補體育。

北京市海淀區一家武術館的教練説,寒假期間報名人數增長了一倍。一名北京家長髮現,此前處於興趣班“鄙視鏈”底端的武術班,原本只有5個孩子,一週內突然增加了8名新生。

北京的曹先生是位體育達人,工作之餘喜歡打羽毛球。他發現,德勝門外一家球場的4塊訓練場地,已完全被培訓班的孩子佔領。他們大多在6至10歲之間,每班約15人。由於人數太多,場地費也水漲船高,價格上浮30%。

長期關注體培行業的某資本合夥人辛穎認為,體育培訓機構正處於迅速發展期。其中,籃球項目規模最大,因為孩子喜歡、家長認可、場地相對易得,更重要的是被列入中考體育選考項目。羽毛球、乒乓球因父母可以參與、陪伴,備受青睞。同時,高爾夫、馬術等小眾運動市場也日益擴大。

一份2022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分析認為,體育教育受政策利好發展迅速,市場仍在升温。到2023年,我國少兒體育培訓市場規模預計將超1300億元。

很多家長不吝付出。北京多家體培機構推出的各類課程大多為數千元,如羽毛球培訓40節課7980元。北京學生小米的輪滑課一個假期3000元,游泳私教課一小時300元,一年至少花兩三萬元,但家長覺得“為了孩子都值得”。

有家長髮現,中考體育分數增加後,一些機構學費水漲船高。一些機構的中考體育培訓課程細分為排球跑步班、籃球跑步班、引體跑步班等,價格都在千元之上。

升温背後:素質教育意識加強和考學功利性訴求

專家認為,體育課外培訓市場迅速擴張的背後,是素質教育意識加強和考學功利性訴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健康中國行動、發佈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深化體教融合……近年來,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給體育市場與全民觀念帶來深遠影響。越來越多家長開始接受體育是教育重要一環的理念。

南京家長朱先生平時並不怎麼運動,但希望孩子能通過運動強身健體,培養綜合素質。從幼兒園中班開始,他就嘗試讓孩子接觸一些體育項目,大班就開始在外上體育培訓班,最多的時候同時報了三個項目。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一民注意到,積極效果已開始顯現。從教育部開展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來看,學生體質呈向好發展趨勢,中小學生尤其突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不斷提高。

近年來,各省市中考體育分值不斷上升。如雲南省將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到100分,北京中考體育由30分提高到70分。

張一民認為,體育並非選拔性考試,更多是水平性測試,且採用“一次性考核+過程性考核”的方式,強調漸進性和累積性,目的是推動學生增強體質、掌握技能、培養品質。

不少家長將中考體育測試拿滿分視為“基本要求”,助推體育“補習”走向火熱。一名北京家長表示:“中考體育成績越來越重要,為了拿到這些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

不少培訓機構順勢推出“中考體育”培訓班。北京的一家羽毛球培訓機構推薦課程時明確:“我們每節課都會有基礎環節,裏面包含發球、挑球、高遠球動作,都是羽毛球項目測試的內容。”

進一步完善課外體育培訓治理

1月25日,教育部等部門發佈《關於加強教育行政執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明確要加快建成權責明晰、管理規範、運轉順暢、保障有力、監管到位的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體系,依法嚴格查處校外培訓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雙減”工作紮實有效。

國家體育總局與地方體育局近期表態都強調了對“應試體育”的警惕與遏止。如北京市體育局提出,堅決抵制應試體育思維,將建立體育培訓市場“黑白名單”,糾正虛假宣傳、焦慮營銷等行為。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認為,不當的體育培訓會加重學生、家長的負擔,扭曲教育初衷。

張一民表示,學校體育教育在“體量”上大幅提升,以往“體育老師被病假”的現象也減少很多,但校內教育受硬件、師資等方面制約,在系統開展教學、滿足個體需求及提升學習興趣等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一些中學校長、體育科組長稱,部分學生僅靠學校體育課在中考拿高分甚至滿分,難度較大。

一位校長算賬:“初中一週3節體育課,一學期約50節,中考體育項目那麼多,跑、跳、投擲、三大球,體育課上只能教會學生基本技術,一個項目要熟練、鞏固、提高,必須課後堅持訓練。”體育技能形成也有“20小時規律”,僅依靠課堂練習遠遠不夠。

不少培訓機構已與學校開展合作,通過課後服務來為校內素質教育提供有益補充。廣州體育學院教授韓會君認為,培訓機構要與學校形成互補,考慮多方需求,形成服務鏈條。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完善課內體育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鍾秉樞表示,體育教育專業性強,教學經驗不足的教練易造成學生損傷或影響學習興趣,應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學質量。

為進一步完善課外體育培訓治理,國家體育總局2021年12月印發的《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對場地設施、課程、從業人員、內部管理、安全等都做出明確規定。

辛穎認為,科學有效的監管能讓行業更加規範。同時,體育教育也不能是暴利行業,不應成為新的負擔,未來應更多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為愛好各類運動的孩子服務。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鄭天虹、王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