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管孩子作業這事兒,家長和老師最近又吵翻了。
家長説:我們上班已經很累了,學習是學校的事情,為什麼現在的老師不能像我們小時候的老師那麼盡職盡責?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爸媽不需要教我們的作業但是我們照樣成材了呢?
老師説:回家作業本身就是在家裏做的,如果家長不監督,很多孩子是很難完成的,而且孩子之間個體差異很大,有些自覺的孩子自己能搞定一切,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自覺,如果家長不監督,那麼孩子極有可能第二天啥也交不上來,所以説有時候家長監督還是很重要的。
這樣看起來,雙方都有道理,但是娃總得有人管,作業總得有人負責啊。
孩子作業這事兒,權責該怎麼分配呢?
首先,我們得充分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作業很拖拉的孩子,那麼他很有可能無法按時完成學校的作業,但是老師在學校裏關注的是全班的孩子,按照現在的班額,大部分都是40人以上的大班,據我所知有些省份的班額甚至在70-80人,這就是中國的國情,這麼多孩子,老師每天都要一個個盯着孩子完成全部的作業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換句話説,如果一個班有那麼兩三個作業很拖拉的孩子,要老師每天都把這些孩子的作業搞定那麼這個老師估計下不了班了。
所以有時候老師把作業發給家長讓家長監督完成也是情理之中的,畢竟老師也需要下班,也有家庭,家裏可能還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把學校當做無限責任公司,把老師當做24小時全天候的保姆都是不可取的。
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作業上不省心就應該自覺地多花一點心思,我想這是做家長的應該做的,如果你認為作業都是老師的事情跟自己無關,那麼孩子能否更好地成長也值得打一個問號。
其次,我們得明確回家作業的干預程度到底怎樣才算合適。
從教育的角度講,回家作業是回家鞏固當天的學習內容,是利用回家的時間做的,那麼家長需要盡到的責任是保證孩子把作業做完,老師需要盡到的責任是給孩子批改作業,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那些讓家長幫忙批改檢查作業的情況的確是不應該的。
但是,讓孩子校對簡單的答案之類的作業還是可以佈置的,畢竟有很多作業沒有時間在課堂上細講,孩子們先校對答案再挑選重點解決也是一種可以操作的方式,家長們切記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斷章取義,認為老師就是不負責任,讓家長搞作業。
最後,我們得説説為什麼以前的父母不需要管孩子的作業。
其實以前的父母不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不需要給孩子報輔導班,不需要996,不需要背房貸,説這些就是想告訴大家:年代不一樣了,如果你説20年前孩子不需要家長監督作業,那麼二十年前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很多東西都沒有,比如新四大發明:掃碼支付、共享單車、高鐵、網購。
時代在飛速變化,用二十年前的情況對比今天其實毫無意義。
如果你去翻翻現在孩子的課本,你會發現你學的那點兒東西甚至對付不到孩子小學畢業。
思維的方式在改變,知識難度在提升,教育的焦慮在四處蔓延,教育的劇場效應搞得每户家庭都不安生,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下保持冷靜是好事,但如果因為對標20年前而決定不管孩子的作業,在今天可能就顯得稍微不負責任了點兒。
畢竟孩子的學業壓力不是老師造成的,這是這個社會的飛速發展所造成的,這是個社會現象,並不是某一個老師某一所學校決定的,如果在這種知識密度之下你堅持認為學習是老師的事情,作為家長堅決不摻和,那麼到頭來最無助的可能是你的孩子了。
作為家長,能盡多少力就盡多少力,實在做不好的可以跟老師溝通,輔導孩子壓力和焦慮人人都會有,關鍵是如何更好地與學校溝通,更好地幫助孩子提升,也許,新一代的父母們就是要經歷這一劫難,也是和孩子共成長的一種體驗吧。
作為老師,要多和家長溝通,瞭解孩子的情況,這些作業對孩子來説是多還是少?那些經常完不成作業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情況,需不需要老師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家長在監督孩子回家作業的時候有困難嗎?這些困難老師可以做些什麼?這些都是值得今天的老師們去思考和改進的。
在管作業這個問題上,家長和老師都要多聽聽對方的聲音,互相做出一些改變,才能讓孩子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作者| 王崧舟
責編| 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