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學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讀書有什麼用?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讀書無用論者反駁讀書者最常用的一條就是:大學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讀書有什麼用?

誠然,隨着社會經濟發展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國家教育的投入比例越來越大,人口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就真的到了大學生遍地走,一抓一大把的程度了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一些官方媒體發佈的數據,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中國目前共有大學生約1.3億(9.29%),其中約3000萬在校,畢業生1億(7.14%)。由於大學生包括專科和本科,所以如果你即便是專科生,你已經超過了92.86%的中國人口。

注:以下數字不包括成人、自學、夜大等非高考學歷數量。

圖片來自CSDN網

當然,也有人會辯駁説,我認識的人裏面,包括朋友和同事,幾乎九成以上都是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學歷,由此可見本科學歷還是很常見的。

要知道,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際世界,都有一個普遍的規律: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正如“鄧巴數字”理論裏的圈子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而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經過長時間的“過濾”,那些跟自己價值觀、世界觀、各方面條件不一致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淡出自己的圈子,因此就會出現以上現象。

但單一現象的存在,就能説現在本科生比例已經達到90%了嗎?顯然不能!不同的維度,如地區、年齡段、學校、人羣等,數據不一樣,但從總體數據比例上來看,“大學生”遍地走的説法,並不嚴謹。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0年國務院決定我國高校再次擴招,高校招生規模​已​經同比增加51.1萬,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普通高校專升本擴招32.2萬。

高校的擴招無一不在説明,雖然現在上大學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難了,但對於很大一部分人來説,最終還是沒能進入大學。

另外,隨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重點也不再是是否考上大學,而是考上了怎樣的大學,什麼樣的專業,能不能得到更高階段學習的機會,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日新月異。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校園的競爭壓力還不算什麼,社會競爭的壓力更是激烈。

疫情之下的2020年,有人被失業,毫無商量的餘地,也有人毫髮無損,安心在家就業,這就是差距。

縱觀被失業的數千萬人,就會發現,最先被淘汰的,往往是那些學歷低、可替代性強且不願意提升自我的人。

但並不是説高學歷人才就高枕無憂了,就目前的產業結構而言,無法容納大量的高學歷人才,學歷過剩目前在就業市場上逐漸形成了一個怪圈,高學歷從事低等崗位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當公司前台接待都需要本科學歷,辦公室文員自然也就需要碩士學歷了。

所以,競爭無處不在,即使有一天真的實現了“大學生”遍地走,不努力提升自己,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樣會被社會淘汰,連爛大街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