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那麼多優秀兒子,他千挑萬選,為何最後選平庸的嘉慶為儲
乾隆有那麼多優秀兒子,他千挑萬選,為何最後選平庸的嘉慶為儲
咱們先來説乾隆兒子們死得太多的事。
乾隆一生有17位皇子,嘉慶的條件不算好,他排行15,前面有14個哥哥。
清朝後宮是個極為看重出身的地方,這些哥哥們的生母不少出身顯貴,而嘉慶的生母令妃只是漢軍正黃旗出身,地位不高,因此拼生母他處於劣勢。
另外,這些哥哥們各有所長,比如皇五子永琪,乾隆就公開説過:“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嫺習,頗屬意於彼。”
這也是為何在嘉慶被乾隆寫在立儲密詔之前,在歷史上幾乎沒有着墨的原因,一個不被看重的皇子,那是相當沒有存在感的。
不過優秀而貴重的哥哥們都不受皇天眷顧,為什麼這樣説呢?
起初,乾隆想效仿漢族有嫡立嫡的的繼承製度,立嫡子為儲。
乾隆的嫡子有二,一個是皇次子永璉,還一個是皇七子永琮。永璉活了9歲,永琮只活了不到2歲。這兩個嫡子都曾被寫入秘詔,但天命不濟,夭折而亡。
此後乾隆也曾考慮過皇三子永璋和皇五子永琪,但還沒付諸行動,這兩人就先後病死。
除了被考慮的這幾位皇子外,還有幾位病死或夭折的皇子,一共就有8位皇子去世。
對於乾隆來説,這是悲哀的事情,不過對於嘉慶來説,這就不能算是壞事了,如此一來不光競爭對手少了,他的排位也靠前了,但想要成為接班人,機會依然渺茫,為什麼呢?
此時的清朝四方平定,一派盛世之相。
沒有爭戰,嘉慶就沒有機會獲得軍功。
自雍正建立秘密建儲制後,皇子們便不再過早參與朝中事務,這樣嘉慶也沒有機會撈政績。
乾隆出巡不像康熙,康熙每次都要帶皇子出去長見識。乾隆不一樣,他帶着後宮嬪妃,王公大臣,從《清史稿》的記錄中,幾乎看不到他帶皇子出巡,因此嘉慶沒有機會隨駕。
所以,嘉慶在乾隆面前,仍然很難有存在感,想成為接班人,機會自然渺茫。
轉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這一年乾隆63歲了,立儲的事再也不能拖了,而此時還活着的皇子除了2個過繼給兄弟的,還剩下4 個皇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嘉慶)、皇十七子永璘。
四位皇子都是庶出,就看哪位更賢能了。
皇八子永璇詩寫得好,畫也畫得好,可他就是一派玩世不恭的樣子,成天遊手好閒,不好好工作,再加上有足疾,種種原因讓乾隆對他很不滿意,自然他就被淘汰掉了。
皇十五子永瑆書法擱在清朝前三百年都得評前五名,可這位受漢文化影響太深,一副名士作派,反而厭憎老祖宗的騎射,氣得乾隆罵他忘了祖宗根本。不僅如此,他還超級摳門,成天帶頭喝粥,就是為了省錢,顯然他不具備做皇帝的氣魄。
皇十七子永璘不學無術,胸無點墨,再加上他年紀不大,也不能做為繼承人選。
那麼嘉慶呢?
嘉慶在做皇子的36年中一直很本分,就算到了後來只剩下4位皇子時,他也沒有耍權謀,他怎麼做的呢?
他安分守己,好好學習,做人做事中規中矩,因此從小就沒有給乾隆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也由於他各方面都不算差也不算好,也沒給乾隆留下好印象。
不過,嘉慶有一樣讓乾隆很喜歡——恭順。
為什麼乾隆喜歡這個呢?
原來乾隆早在登基時,就曾許下承諾:“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意思是説他在位60年,就一定要把皇位傳給後人。
乾隆63歲時,身體綜合素質還非常好,因此他打心眼裏是不準備在執政60年後,就將皇權交出來,而嘉慶的恭順讓他看到,就算自己把皇位交給他,但是皇權依然可以把持在自己手中,他絕對不可能像歷史上的那些不聽話的皇子們為了皇權造宮變啥的。
因此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將嘉慶的名字寫在了傳位秘詔上,將他定為了接班人。
事實證明,乾隆果然沒看走眼。
乾隆六十年,乾隆遵守承諾將皇位禪讓給嘉慶,但朝中大事依然由他定奪,嘉慶只能陪侍在側。
在《朝鮮實錄》中,朝鮮使臣就説過:“(嘉慶)侍坐太上皇,上喜則亦喜,笑則亦笑。”又説在賜宴上,“(嘉慶)侍坐上皇之側,只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
在《清史稿中》也提到嘉慶“初逢訓政,恭謹無違”。
也正是嘉慶這份“恭謹無違”,讓乾隆又做了4年把持朝政的太上皇,直至病逝,嘉慶才平穩地接過了皇權。
由此可見,聰明的乾隆之所以選擇嘉慶,一方面是因為他實在高壽,活到最後能選擇的皇子不多,且都各有缺點,不得不選擇最為中庸的嘉慶;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因為嘉慶中庸,對他“恭謹無違”,讓他深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