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父母必做的功課。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一千個父母有一千種育兒方法,但是“殊途同歸”,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想要孩子生活得好,這一點誰也無法質疑。
近兩年,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的育兒觀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甚至可以説是火遍了全國。
很多父母雖然對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十分認同,但是內心也很好奇李玫瑾的孩子過得怎麼樣。
藉此評判她的育兒觀念是否正確。
不過李玫瑾教授的女兒可能讓很多人失望了,因為李玫瑾教授的女兒只是個普通又快樂的“小學音樂老師”。
這顯然不符合大眾的期望,畢竟很多人都認為孩子“考名牌,進名企,去掙大錢”才是有出息。
所以説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論翻車了嗎?
其實不然,李玫瑾教授之前在開講座的時候,就公開表示:寧願孩子不上名牌大學,也要孩子快樂。
所以説李玫瑾教授的女兒並沒有偏離父母給孩子規劃的航線,雖然她只是一個普通人。
之所以李玫瑾説:孩子快樂比考名牌大學重要,這是因為李玫瑾教授認為: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了,比起學習成績,李玫瑾教授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為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
李玫瑾教授多年研究發現: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因為童年不幸,父母沒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導致的,可以説是和父母的教育觀念密不可分。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雖然沒有滿足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但是她的女兒卻活出了自我,所以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論並沒翻車。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經常跟媽媽説,我現在每天上班都很開心。女兒過得開心,幸福。做父母的又怎能不開心呢?這難道不是一種成功?
其實大多數孩子終究要回歸到平凡,父母不能因為不甘心而將孩子逼成“雞娃”。
不僅李玫瑾教授的孩子成為了普通人,現實生活中,有八九成的孩子都會成為普通人。
只不過很多父母不願意相信,也不甘心自己的孩子過着和自己一樣的生活。
所以總會有一些父母從小就對孩子施加壓力,像趕毛驢一樣逼着孩子走。
這樣一來,孩子的成績雖然提高了,但是親子關係卻惡劣了不少。
這樣不僅父母和孩子都很辛苦,甚至整個家裏的氣壓都降低了不少,父母過於壓抑孩子,自然也很容易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最終結果就是:孩子親情意識淡薄,沒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最容易情緒崩潰,也最叛逆。
- 教育孩子本就應該鬆弛有度,不“過度”焦慮是為人父母的最低要求
這個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憂愁都是攀比引起的,人都有虛榮心,都喜歡攀比,這一點是本性無法改變。
但是父母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亂跟風,更不能“過度”焦慮。
有很多父母總是有“過度”焦慮的情況,每次當看到同齡人比自家孩子優秀的時候,不少父母內心便開始慌了。
這個時候,父母會不自覺地給孩子報很多的班,會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
父母過度焦慮也導致孩子的心理負擔特別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規劃,孩子並不能理解。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然父母也很容易被孩子埋怨。
- 因材施教是父母的進階教育
成績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嗎?其實不是,父母應該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卻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因為有的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這一點,父母輔導孩子的時候應該能夠深刻感受到,總有一些孩子是教了千遍萬遍都教不會的。
即使父母打罵,孩子還是不開竅,這樣的孩子少嗎?
其實不少,與其父母和孩子因為成績反目成仇,弄得家裏雞飛狗跳。
不如父母和孩子約法三章,父母不逼迫孩子達到多少名,但是至少要考上本科,讀完大學。
大學專業和學校等孩子可以自己選擇。
父母要對孩子有自信,要懂得因材施教,只要孩子沒有好逸惡勞的心理,父母其實就不要過度反應,父母教育孩子的是時候,只能大方向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