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疑似中南大學軟件學院一名吳姓教師在朋友圈吐槽,“教務辦要求自己將50名學生成績從90分改成80分”,以符合“正態分佈”。對此,吳老師直截了當表達了反感:“我是老師,不是行政辦考核的工具”“給多少90分以上的人,是試卷的結果,不是教務辦定的指標;什麼時候開始,教務辦開始干預教學老師的工作了”。此事被傳至知乎討論區,引發網友熱議。中南大學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媒體查詢時表示,學校樂見學生考高分,“在這件事情上,學院教務員和任課老師都是認真負責的,只是在溝通上有誤會”。
所謂正態分佈,指的是一種概率分佈的常見表現形式。簡單説,統計某次考試成績分佈規律時,如果靠近平均成績的得分佔多數,其餘成績表現為以平均成績為中軸,向兩側逐次降低,則稱此次成績呈正態分佈。成績正態分佈是各類考試成績統計呈現的常見狀態。一般而言,如果成績分佈過於集中,可能是出捲過難或過易,這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公正客觀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學習效果。
假如教務人員只是“提醒”,而不是要求任課老師削足適履,把成績改得符合某種完美曲線“理想型”,我覺得算不得錯。老師一時無法理解,或者情緒反應大,的確有溝通不夠的問題,這一點上,我認為學校的解釋是有説服力的。雖然中南大學是重點大學,學生也都是基礎不錯的學生,但假如只有一門課所有人都拿高分,以我在國內985大學求學多年的經歷,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大學考試不同中學考試,主要是評價而非選拔功能;不能排除某門課、某個老師,學生們因喜歡而格外投入,可若是大家都拿高分,考試本身可能就失去了知識上查缺補漏、激發學生更深入地探索某一門學問的功能。
只要在大學裏念過書,都知道考試、考試成績是怎麼回事、意味着什麼。考試成績與獎學金、績點掛鈎,相應地,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找工、讀研、出國深造,因此,雖大學成績不如高中那麼生死攸關(因為高考),但並非不重要,大家都需要一個好分數。有的大學設置了教學評估機制,讓學生給老師打分;有些選修課,假如老師太嚴格,學生分數低,“考試殺手”的名號就會聲名遠揚,學生不敢選,報名率太低開不了課,會影響老師工分。因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討好學生,皆大歡喜的高校教師不是沒有,而且不少。這種情形,説它是“學術腐敗”我覺得也不為過。
從監督和反對不正學風的角度,按照“正態分佈”規律來提醒教師,制定合理、難易程度適當的試題,實際上很有必要。因此,這份引發網友極大討論熱忱的試卷,並不能孤立地看待,還必須把它放回眼下大學考試、教學效果評估的語境中,重新審視那些事關師生工作學習激勵機制的諸多具體管理規定。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教授的教學自主,比如,期末讓學生給老師打分,這事到底合不合理?另一方面,又要承認現實的不完美,承認學生中的差異性,讓正常的批評、因堅持教學嚴肅性而不那麼討好和受歡迎的老師,能夠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得到充分承認。唯有這樣,才能從“正態分佈”引發的表面喧囂中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麥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