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0歲,讀小學四年級。讀四年級之前,我覺得兒子一直是很有主見的人,我行我素,不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最近我發現兒子變了。
前兩天天氣熱,我建議他穿短褲(夏季校服)去上學,穿了半天就説什麼都不穿了,我問他為什麼不穿了,他説班上就他一個男生穿短褲,覺得太另類了。
給兒子新買的涼鞋,他不穿,理由是班上沒看到男生穿涼鞋,我知道他很執拗,沒有強求,過了一個星期,主動提出要穿涼鞋,理由是班上有很多男生都穿涼鞋了。我問他是光腳穿涼鞋,還是穿襪子呢?兒子想了想,穿襪子吧。
去年暑假的時候,給孩子報了一個籃球班,培訓機構發了一套帶有商標的運動服,之前經常穿着它到樓下籃球場打籃球,但現在他只會在家裏穿,兒子説穿上那套衣服感覺怪怪的,就像是行走的廣告牌,別人會笑話他的。
孩子在意的事情,往往是在父母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一提,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的心理,就會認為孩子太較真,會批評孩子,從而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抗,那麼,孩子在意別人的看法,到底好不好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是自尊心發展的結果,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會非常強,突出的表現是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從這個角度來説,孩子在意別人的看法,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重要過程。
其次,我們要了解一個心理學名詞——鏡我,鏡我的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鏡子”,個人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簡單地説,一個人判斷自己是怎樣的人時,很大程度依賴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於未成年而言,這種依賴程度更大,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正處於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對於他人的評價就會十分在意。
不管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意他人的評價,只要是程度不要太深,導致自我迷失就算正常。如果孩子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比如別人的一個眼神就浮想聯翩,認為是別人看不起自己;因為被同學説了兩句,就不願意去上學;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就畏首畏尾等,這就有些太過了,有必要進行心理疏導。
過於在意別人看法的孩子往往是因為“鏡我”太強大,“自我”太渺小,通俗地説,就是自我不夠強大,沒有自信,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才會特別在意別人的一言一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認知,才能減少他人對孩子的影響。一句話,一個人強大了,世界就會為他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