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對《凡爾賽合約》心懷憎恨?因為條件太屈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戰爭的雙方都不認為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列強都信心滿滿,認為很快就能結束戰爭。但是,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四年,而且有33個國家捲入其中。這是戰爭初期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都沒有預料到的結果。戰爭最終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作為戰敗方,德國在戰後受到了羞辱性打擊。這也為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1918年11月8日插上白旗的德國代表團汽車經過前線來到貢比涅森林請求停戰,費爾迪南·福煦作為法國的軍事統帥向他們宣讀了停戰條件:
首先德軍應保證在15天內從比利時、法國、盧森堡等國境內的佔領區撤退,放棄阿爾薩斯、洛林和羅馬尼亞,撤里奧匈帝國和土耳其;
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對《凡爾賽合約》心懷憎恨?因為條件太屈辱
此外德國應向協約國交出5000門重炮和野戰炮,3萬挺機槍,2000架飛機,6艘主力艦,8艘重型巡洋艦,10艘巡洋艦,300艘潛艇,5000台機車和5000輛完好無損的汽車;
除了給對方提供軍資,德國也被迫交出萊茵河,由協約國軍隊佔領萊茵河左岸,佔領軍的給養由德國負擔;德國放棄佈列斯特條約和布加勒斯特條約;戰爭中被德軍俘獲的人員應當遣返回國,但德軍戰俘要繼續拘留;繼續保持對德國的封鎖。
協約國提出的停戰條件,處處透露出勝敗之間的不平等,每條都在逼迫德國。福煦要求德國代表必須在七十二小時內做出答覆,經過代表團的討價還價,協約國做出微小的讓步後,在11月11日凌晨簽署了停戰協議。
停戰協議只是協約國對德國剝削的開始,1919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正式開啓了帝國主義們的分贓會議。
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對《凡爾賽合約》心懷憎恨?因為條件太屈辱
會議之所以在凡爾賽宮舉辦也是法國對德國的一種刻意凌辱。
1870年普魯士宰相俾斯麥統一德國後,次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就在此舉行加冕典禮,改稱德意志皇帝。接着2月26日迫使法國在凡爾賽宮締結德法條約,規定法國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德國,並向德國交納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
法國一直把此條約視為恥辱,現在德國戰敗被迫簽訂屈辱的投降條約。為了發泄鬱積多年的對德國的憤懣,法國特意選擇凡爾賽宮和1月18日作為和會的開幕地點和時間。
會議的第一天,法國總統普恩加萊在開幕辭上以戰勝者的口吻譏諷戰敗的德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同時還提出了制裁戰爭禍首、肢解德國的基本方案。
為了徹底削弱德國,法國提出了三項要求:一是在德國東邊建立一個包括波茲南和但澤在內的強大波蘭;二是要求德國必須賠償6000億—8000億金馬克的戰爭損失;三是徹底摧毀德國的軍事力量,要限制德國的陸軍數量和軍火生產。
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對《凡爾賽合約》心懷憎恨?因為條件太屈辱
在巴黎和會上,儘管列強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各執己見,經過三個多月的激烈爭吵終於對和約草案達成了協議。
對德和約的主要內容是:剝奪德國的全部殖民地並重新劃定德國的疆界,使其失去了最主要的重工業區,喪失了1/8的領土、1/10的人口、60%的鐵礦和煤礦,以及大部分海外投資、商船和海軍艦隊;嚴格限制德國的軍備,解散其參謀總部,廢除其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得超過15萬人,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艇,不許建立空軍,禁止擁有飛機、坦克和重炮等武器;德國必須向戰勝國交付鉅額戰爭賠款,後來賠款專門委員會規定的具體數字為1320億金馬克。
在凡爾賽對德和約簽字之後,協約國又相繼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簽訂了《聖日爾曼和約》、同保加利亞簽訂了《納依和約》、同匈牙利簽訂了《特里亞農和約》、同土耳其簽訂了《色佛爾和約》。
作為合約的受害方,德國代表團4月30日被叫到巴黎,先被"晾"了一個禮拜之後才於5月7日把他們召到凡爾賽。對於對德合約的簽署,德國代表團提出了長達400頁的意見書,幾乎把和約的主要條款都推翻了。同時,他們還同協約國代表多方私下接觸,挑撥他們之間的矛盾。
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對《凡爾賽合約》心懷憎恨?因為條件太屈辱
美英法意四強對此非常不滿,警告德國如在6月23日之前仍不同意簽署和約,戰勝國將向德國重新開戰。
在戰爭的威逼下,6月28日德國外長米勒和司法部長貝爾在凡爾賽宮鏡廳簽署和約,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但是不平等條約也帶來了新的矛盾,成為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萌芽。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對《凡爾賽合約》心懷憎恨?因為條件太屈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