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大家也知道,大清在倒閉前,也是搞過很多事來自救一下,期望着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能心臟復甦一下。洋務運動就是挺出名的,也挺經典的。為了挽救一下局勢,在這個時候,清政府可是花了大價錢,每年投了八萬多的美元,換算成他們當時的錢,也就差不多六萬兩白銀。用這麼多錢幹什麼呢?原來,使用這些錢送一羣小孩去美留學。這一羣也有一百二十了,對於那時貧窮的清政府來説,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了。但是,錢投出去了,人也送出去了,最後真的回到來了的,也就只有九十四人。這又是為什麼呢?剩下的那些又去哪了呢?
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這個留學項目其實挺好的,但是按當時的國內政治情況來看,可見並不能持續很久。這些留學的孩子只能提前被叫了回來。翻了一些這時期的資料,大概能搞清楚剩下的那二十六個孩子去了哪。大概就三個方向,因為那個時候是有定期審核的,畢竟花了錢,政府也想看到回報。所以就有了審核這一環節,但有一部分人因為審核不過,就被申請停止上學,提前被抓回國了。這也算是政府為了省錢的一種方法吧,所以,這部分人就沒在名單裏了。
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而有一部分是不幸病逝的。畢竟去的時候年齡還小,體質方面不過關,現在飛機過去也要好些小時,別提以前交通不便的時代,他們去一個美國那是要花多少時間精力。本來就是離開父母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去,小小年紀心智也不能説像成年人一樣,抗壓能力肯定會弱些。除此之外,還有水土不服而帶來的問題,吃的也不像自己家那樣的細緻。你在家吃米,去到那邊説不定天天是麪包。而且還有一個,就是上面説的考核。所以,一些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就患上了病,最後在異鄉去世了。有那麼一個人,是真的可惜了,那個就是天才少年潘銘鍾。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考上大學了。但是進了大學一年不到,就因為身體問題病逝了。説起來都讓人大叫可惜。
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而還有一部分,就是自己不想回來。畢竟他們花了很多精力來適應眼前的生活,也沒有病死,也沒有被壓力打垮,也通過了審核,還考上了大學。這一連串下來,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開心沒幾天,説要他們回去。一旦回去,那麼他們之前所做的一切就等於沒有任何意義,就都白費了。去的時候雖然才十幾歲,但要他們回去時,他們都已經成年了,這個時候,他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觀,能獨立去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想要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希望學到更多的東西,不是他們不愛國,而是他們深深的時代,只有學到新的東西才能救那個腐敗的中國。所以,他們自然不願意為那個無能的政府而回去。他們想暫時繼續留下來,繼續鑽研學習,等時機一到,他們也會義無反顧地回去,幫助他們的祖國。
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還有一個更讓人心寒的,這九十多名的海龜,回去後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得到重視,反而還被那次的風波涉及到,從而飽受排擠,有些還因為在政府和列強的鬥爭中離世。可以很不給臉的説,清政府這樣就是等於當初把錢扔到海水裏,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很好地發揮這批人的作用,學到的用不到。一直到袁世凱搞了新政,這些人的能力又開始被重視起來。
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就這樣,這九十四位學成歸來的學子,成了新中國未來的希望。
注: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9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末送去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最終只有94人活着回來 - 楠木軒